【题目】氢氧化钠试剂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高铁酸钠(Na2FeO4)对江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获得高铁酸钠的反应为
Fe2O3 + mNa2O2 ═nNa2FeO4 + Na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6价
B.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C.化学计量数m=n
D.反应前后原子发生了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1分)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为了便于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气流,我们可以对该装置如何改进 。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 。收集氧气可选用的装置为 。此实验过程中发现锥形瓶表面变热,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实验室中还可将水滴入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中,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请写出对应的符号表达式 。
(4)已知NO气体难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略大于空气(密度与空气相近),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填序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稀盐酸和蒸馏水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D.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如图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试回答:
(1)盛在燃烧匙中的物质常用______________,颜色为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燃烧匙中的物质的质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3)该实验中的止水夹应在什么时候打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在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前打开
B.在燃烧匙中火焰熄灭后马上打开
C.在实验结束装置冷却后打开
(4)在该实验中,打开止水夹前后,下图能正确表示广口瓶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________。
(5)燃烧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结合本实验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4消毒液”杀菌消毒时,实际起作用的是次氯酸(HClO),这是因为发生了如下反应:
NaClO + H2O + = NaHCO3 + HClO,
中的物质是
A.CH4 B.CO C.CO2 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洋洋同学从与医生的交谈中获悉:正常人每分钟约呼吸30次,每次约吸入0.4L空气,请问一个人一昼夜吸入体内的氧气约为_____升?(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1%计算,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