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
C.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
D.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答案】C
【解析】解: A、反应前后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只是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不同而已,故A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该变化前后都含三种原子、原子个数均为9个原子,因此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B正确;
C、反应前的反应物中有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两个,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单质,故C不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但却可看出原子结合方式发生改变,可判断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结果,故D正确.
故选:C.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入固体粉末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绿色发展。下面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大力开采矿物,保障金属材料的使用

B. 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C. 采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农作物秸秆和垃圾

D. 生活中尽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便于给水体提供养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照体积计算空气中氧气约占2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图1),但测出的氧气体积分数明显偏小.请你参与探究:

(1)【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①

颜色、状态

熔点/℃

燃烧所需最低温度/℃

密度/gcm3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固体

44.1

40

1.82

②二氧化碳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③在加热的条件下铜粉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固体
【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存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的缘故;
你还能做的猜想是(写一点即可).
(2)【交流与讨论】
①写出图1中集气瓶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②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完成图1的实验,但事先要在集气瓶中放入一定量的
③他们对图1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2的改进.与图1实验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一个优点是
(3)【探究与反思】
①为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所以乙同学的猜想(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大家采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图2)进行实验(左边玻璃管上面的空气平均分成了5等份,并标刻度线),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同时能观察到 , 得到了较准确的数据,但又意外发现左玻璃管内壁上端附着白色固体.左玻璃管上端的白色固体主要成分可能是白磷或者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硫燃烧时,反应物与生成物都相同,但是反应现象不同原因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几位同学根据下列各实验装置图,设计和讨论了以下问题: (1)甲同学选择A与E或组合成装置可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基本反应类型为反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氧气(当用排水法收集时) . 【答案】G|2KClO3 2KCl+3O2↑|分解|导管口均匀冒出气泡时
(1)乙同学选择B可作实验室制取(任答一种)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 收集该气体的装置是
(2)丙同学选择D装置还可以收集和储备氧气,若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填“能”或“不能”)进行,其原因是
(4)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如果选A作为发生装置,还缺少 , 其作用是
(5)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制备并收集甲烷所需仪器和装置的编号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是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
B.图②是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不断加入氧化钙固体
C.图③是向pH=1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试看图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①红磷的着火点为250℃;②饱和NaHCO3溶液可用于吸收HCl气体;③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④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装置A可作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因为且反应条件均不需要加热;
(2)反应开始后,B中充满氧气,但红磷仍未燃烧,原因是
(3)装置G中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湿的pH试纸显示pH约为5,干的pH试纸显示pH为7,同学们可得到的结论是
(4)若装置H中溶液为饱和装置,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5)反应完成后同学们对装置D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装置D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滨认为溶质只有CaCl2
小崔认为除CaCl2外,可能还含有
【实验与结论】小滨取反应后装置D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呈无色,于是小滨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小崔认为小滨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理由是 , 为验证后一种物质是否存在,小崔同学可采用(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锌粒来代替酚酞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曾经有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在南京失而复得,铱原子核由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

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