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了使同学们掌握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老师提供了一包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请你和同学们一起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配成溶液,取溶液样品,实验如图所示,由此他得出实验结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
(收集证据)他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继续探究)乙同学取甲同学实验所得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白色固体表面冒气泡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于是得出实验结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___________,据此可知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白色固体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呢?丙同学取甲同学实验所得滤液,向其中滴加的酸银溶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于是得出实验结论: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钠。请你评价丙同学的及结论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实践)经研究,同学们对实验进行了适当的调经和改进,最终确定了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和氯化钠。
(归纳与总结)由上述探究可知:如果我们取一次样品先后鉴别几种物质,在鉴别第一种物质时,要注意所加试剂不能____________(填一点)。
【答案】BaCl2+Na2SO4=BaSO4↓+2NaCl 稀硝酸 Na2CO3 Na2SO4 丙同学的实验及结论都不正确,因为氯化钡也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不能影响待测物质
【解析】
[收集证据]取样品适量配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他得出实验结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BaCl2+Na2SO4=BaSO4↓+2NaCl;
[继续探究] 碳酸钠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所以甲同学的实验方案和结论不正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钡和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乙同学取甲同学实验所得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硝酸,观察到白色固体表面冒气泡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于是得出实验结论: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一定不含硫酸钠,据此可知甲同学的实验结论不正确。探究溶液中是否有氯化钠:丙同学取甲同学实验所得滤液,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虽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不能白色固体中含有氯化钠,因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但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中有氯离子,不能证明氯离子来自于氯化钠,不能证明有氯化钠;所以丙同学的实验及结论都不正确,因为氯化钡也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归纳与总结]由上述探究可知:如果我们取一次样品先后鉴别几种物质,在鉴别第一种物质时,要注意所加试剂不能不能影响待测物质。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分别用红磷(曲线 ab)和白磷(曲线 ac)燃烧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的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磷燃烧的方程式是什么?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能力__________(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白磷,传统燃烧红 磷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 因是什么?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工厂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的生产流程如下。(提示:铜灼烧后的固体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含铜废料中,除铜外其余物质不与氧气或稀硫酸反应且不溶于水。)
(1)含铜废料灼烧时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过滤时液面应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滤纸边缘,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反应II中,铁与过滤I得到滤液发生反应,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4)固体物质Y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往200克含有稀硝酸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试分析计算:
(1)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比较和分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初中化学教材很多实验都是探究物质性质的实验,请将下列实验继续分类:
(1)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包含的实验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 B | C | D |
(2)稀硫酸与金属锌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面浓硫酸因其有很强的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会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同时生成一种气体污染物和硫酸盐。请写出浓硫酸与金属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由此可知:溶液______________不同,化学性质可能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各化学实验。
(1)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反应发生时,可观察到装置A中锥形瓶内明显的现象是_____
②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从左至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③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做燃料
B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C 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速率
D 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物质
(2)塑料方便袋的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他们所选装置按“氧气(含少量水蒸气)→C1→B→C2→D→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完全充分进行),使该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①仪器C1的作用是_____
②仪器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③若仪器B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如果仪器C2增重a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g(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
④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C1,将使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测算结果______(填“偏小“偏大“无影响”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分别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B.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C.硅属于非金属元素
D.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若玻璃管太长,则不易观察到蜡蒸汽燃烧,其原因是_____。
(2)实验二中,玻璃棒起_____作用,实验结束后,发现烧杯中的液体仍然浑浊,可能原因是_____。(写一条即可)
(3)实验三中,在保鲜袋内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
(4)实验四中白磷在锥形瓶中燃烧时,常常导致瓶塞被冲开,实验失败。导致瓶塞被冲开的原因是_____;为了防止瓶塞被冲开,请你将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措施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较高的煤而形的,某兴趣小组同学为验证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它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CaSO3)和水。写出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实验探究)根据上述资料,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I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步骤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
(反思与交流)
(1)小红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同学们又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方案(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①图中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
②若要得出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结论,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