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甲、乙、丙都属于氧化物,M是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盐,X是一种碱溶液,其溶质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反应③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反应,其中A属于单质.它们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

(1)写出化学式:AO2,丙CaO.
(2)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NH4HCO3$\frac{\underline{\;\;△\;\;}}{\;}$NH3↑+CO2↑+H2O;
反应②CO2+Ca(OH)2═CaCO3↓+H2O;
(3)反应⑥提醒我们在农业生产中使用(NH42SO4应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施用铵态氮肥时不可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分析 本题的解题突破口是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盐,说明M中含有的是铵根离子,M受热能分解生成三种物质,则M可能为碳酸氢铵,且甲乙为氧化物,说明N为氨气,甲乙为二氧化碳和水中的一种,反应③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反应,则考虑光合作用,在X中加入硫酸铵研磨能生成氨气,说明X呈碱性,X由氧化物丙和乙生成,则丙可能是氧化钙,乙为水,甲为二氧化碳.

解答 解:M是一种不含金属元素的盐,说明M中含有的是铵根离子,M受热能分解生成三种物质,则M可能为碳酸氢铵,且甲乙为氧化物,说明N为氨气,在X中加入硫酸铵研磨能生成氨气,说明X呈碱性,X由氧化物丙和乙生成,则丙可能是氧化钙,乙为水,甲为二氧化碳,反应③是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反应,则考虑光合作用,A为单质,则A是氧气.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A是氧气,丙是氧化钙,故填:O2;CaO;
(2)反应①是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填:NH4HCO3$\frac{\underline{\;\;△\;\;}}{\;}$NH3↑+CO2↑+H2O;
反应②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3)X为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和铵盐混合会生成氨气导致肥效降低,所以施用时碱性物质不能与铵盐混合使用;故填:施用铵态氮肥时不可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点评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它结论.推断只是过程,最终落笔的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程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实验室里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组装一套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⑦⑧(填写序号).
(2)选择合适的药品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3)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小楠同学要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名称是长颈漏斗在此实验中的用途:随时添加稀盐酸;
(2)请帮助小楠同学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及检验二氧化碳的装
置图补充完整;
(3)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二氧化碳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适宜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序号实验内容选用试剂操  作
A除去Cu粉中少量的Fe粉稀硫酸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应,过滤,蒸发
B提纯含少量NaCl的KNO3固体H2O先加入水溶解,蒸发结晶
C区分NH4HCO3和NH4Cl稀盐酸取样,加稀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分离CO2和CO混合物①NaOH溶液
②浓盐酸
先用①吸收掉CO2分离出CO,再向剩余溶液中加②,即可“释放”出纯净的C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利用以下实验可制取碳酸亚铁并回收铜.

(1)操作1中,所用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2)步骤Ⅱ中加入一种试剂可实现其转化,该试剂可以是Na2CO3(填化学式).
(3)步骤Ⅲ回收铜的实验操作包括:①过滤 ②洗涤 ③加足量稀硫酸 ④干燥,正确的操作排序是③①②④(填序号).
(4)若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实验结果无(填“有”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CO2(CO):点燃B.Fe(Cu):滴加硫酸铜溶液
C.NaCl(Na2CO3):滴加适量稀盐酸D.CaO(CaCO3):加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同学们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制取结束清洗仪器时,发现加热高锰酸钾的试管内壁有用试管刷刷不掉的黑色固体.
问题一:黑色固体是什么?
【交流讨论】同学们结合实验现象和对高锰酸钾及其分解产物的了解,进行分析判断.
判   断依        据
不是KMnO4KMnO4能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
不是K2MnO4(填化学式)冲洗试管时出现深绿色溶液,说明该物质能溶于水
是MnO2其他实验用过MnO2,知道它是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某种液体,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证明上述判断正确,加入的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
问题二:用什么冼掉MnO2
【交流讨论】MnO2与BaCO3、Mg(OH)2、Fe2O3、P2O5、Cu中的某一种物质组成最相近,理由是都是金属氧化物.这种物质能与稀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3H2O+2FeCl3,由此推测MnO2有什么化学性质,用什么试剂清洗呢?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决定用草酸(H2C2O4)溶液试一试.
【实验验证】向未洗净的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黑色固体果然被除去,同时产生许多气泡.
【反思提高】以上探究活动中,清除试管内壁附着的难溶物的思路是:先了解其物理性质,尤其是否溶于水,再了解其化学性质,然后选择例行试剂进行清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两个实验:Cu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BaCl2溶液反应.实验结束后将两实验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滤液呈无色.
(1)写出废液混合后使滤液变无色时一定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Cl2+2NaOH=Cu(OH)2↓+2NaCl.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则滤液呈中性(填“酸”、“中”、“碱”).
(3)该小组的同学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Ⅰ:NaCl;猜想ⅡNaCl、BaCl2;猜想ⅢNaCl、Na2SO4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纯碱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猜想Ⅱ不成立
 实验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振荡产生白色沉淀猜想Ⅲ成立
在实验②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交流拓展】要使蓝色溶液变成无色,还可以用不同于上述原理的方法,即在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如图1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frac{1}{5}$.请你参与探究:
【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表:
颜色、状态熔点/℃着火点/℃密度/
(g/cm3
红磷暗红色固体5902402.34
白磷白色或黄色固体44.1401.82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
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或装置气密性不好).
【交流与讨论】
(1)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不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木炭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他们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
①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的发生燃烧.
②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实验误差小,不会污染空气.
【探究与反思】
(1)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放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证明乙同学的猜想合理(填“合理”或“不合理”)
(2)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1格,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左玻璃管上端的白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