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属于化学变化
B.汽车尾气中排放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是由游离态氮转化来的
C.化石燃料燃烧通常不释放出氮氧化合物
D.植物秸秆燃烧时放出氮氧化合物,参与了氮的循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工业上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制烧碱。对于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其产物进行过滤,并对滤液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滤液中只含氢氧化钠 假设二: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假设三:滤液中含▲
假设四:滤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
【进行实验】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滤液放在试管中,再滴入氯化钙溶液 | 若生成白色沉淀 | 碳酸钠过量 |
若无明显现象 | 恰好反应 |
【反思与评价】
(1)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
(2)乙同学认为假设四不合理,理由是 ▲ 。
(3)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方案还不能说明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应,她的理由是 ▲ 。
(4)丁同学认为要说明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还需在甲同学实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她的实验方案是: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 | ▲ |
▲ |
【定量研究】
(5)戊同学称取100g烧碱固体样品(样品中的杂质是碳酸钠),
加水溶解得到溶液A,取A溶液的1/5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
反应时CaCl2溶液与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②计算所加C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分子不断运动
B.水分子之间间隔不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14年4月14日,科学家约翰•帕特森向人们展示了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原子手表,它内置了一个芯片级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
A.[188 B.78 C.55 D.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要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 实 | 解 释 | |
A | 在公共场所吸烟导致周围的人被动吸烟 | 分子不断地运动 |
B |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
C | 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坚硬而石墨很软 |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D | 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 分子之间有间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在实验室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 )
A.NH4Cl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一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 (填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 e.烧碱
(2)若探究氨气的溶解性,需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图二装置中的 装置(填序号),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需打开K1、K3,K2处导管连接制取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
①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气体必须通过盛有 试剂的洗气瓶;
②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从K3处导管逸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 溶液(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CO2、SO2、CO都是非金属氧化物,所以它们都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B.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都是碱,所以它们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C.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pH试纸是不需被湿润,否侧测得pH一定会偏大
D. H2、CO和CH4三种气体可作燃料电池所需燃料的理由是都能燃烧并发出大量的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B.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
C.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
D.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