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用化学符号表示:
(1)锌元素______;
(2)2 个亚铁离子______;
(3)葡萄糖_____;
(4)人体缺少______元素会骨质疏松。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做镁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物中有黑色固体.针对这一现象,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探究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什么物质反应产生的。
【分析猜想】分析空气中各种成分,寻找猜想依据:
空气成分之一:氧气;
空气成分之二:__________;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几乎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空气成分之三:水蒸气;打磨光亮的镁带放入沸水中,表面会附有白色固体并产生大量气泡;如果将镁带放到水蒸气中,也会发生上述反应,但产生的不是黑色固体。
空气成分之四:氮气或二氧化碳。
【实验一】镁带与氧气的反应
(一)制取氧气并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甲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 |
Ⅰ | 50.0g | 1% | 0.1g | 9 mL |
Ⅱ | 50.0g | 2% | 0.1g | 16 mL |
Ⅲ | 50.0g | 4% | m | 31 mL |
(1)第Ⅲ次实验中,选择的二氧化锰的质量m的值为________
(2)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可选择下图中___________(选填“a”、“b”、“c”)
(3)乙用d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镁。
【实验二】镁带与氮气的反应
(一)获取氮气
(1)把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先蒸发出来的气体就是氮气.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_ (选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但在实验室里空气不易被液化。
(2)以下是获取氮气的方法及装置,其中得到氮气较纯的是____(填字母)(NaOH溶液可用来吸收CO2)
(二)燃烧镁带,观察现象
将镁带打磨光亮,点燃,伸入盛氮气的集气瓶中,瓶内壁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
实验结论:镁与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理得出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黑色固体是镁与空气中_______________反应产生的。
【交流与反思】如果用足量的镁替代红磷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实验测得氧气体积与氧气所占空气真实比例相比较会______(偏大、偏小或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的条件(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中,分别用玻璃棒蘸取酒精和水,再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后移开,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用品 | 现象 |
蘸有酒精的玻璃棒 | 产生火焰 |
蘸有水的玻璃棒 | 无明显变化 |
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如图2所示的实验中,a、b两处放有少量白磷,c处放有少量红磷,当看到a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时,估计温度计示数一定在℃以上,此现象能够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3)除上述两个条件外,燃烧还应具备的条件是;在图2所示的实验中,能说明该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FeO→FeCl2B.Fe→FeCl2
C.Fe2O3→FeCl3D.Fe→FeC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的呼出气体检测来寻找特异性标志物,反映了机体的代谢和病理状况。某同学对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提出用带火星木条检验。则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得出结论D.收集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炼铁厂对本厂购进的赤铁矿样品(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进行分析。取20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219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35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不考虑实验中溶液的质量损失)。
请计算:
(1)赤铁矿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