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A.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
B.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
C.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 |
D.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分)初中常见的6种物质A~F,由H、C、O、Na、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常温下,固体A与液体B反应,无气泡冒出,该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加热食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固体C常用作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则C的溶液的pH 7(填“<”、“>”或“=”),CO2不能用固体C干燥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将固体D久置于空气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E的溶液,得到黄色溶液,同时有气泡冒出。该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4)向F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E中的一种,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变化前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一定减少
b.F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F可能是Ca(OH)2,加入的物质可能是Na2CO3
d.向上述浊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A、B、C、D、E、F、G、H、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下列框图是这些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B、C、D属于氧化物。(图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 。
(2)A属于 类(填“酸、碱、盐、氧化物”)。
(3)在D生成E的 反应过程中会 (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
(4)若I是蓝色沉淀,则F与G反应生成I的化学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7 分)现欲通过实验确定一固体混合物 A 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 NaCl、CuO、Na2CO3、Cu 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 B 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混合物 A 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
(3)滤液 D 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
(4)写出实验过程④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固体混合物 A 中不能确定的物质是否存在,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取适量的固体混合物 A 放入一只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
液 M;
②向滤液 M 中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得到滤液 N;
③再向滤液 N 中滴加少量 (写化学式)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这种物质存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先在乙中盛放约3/4容积的水(水中加2滴红墨水),然后在甲中放入十几粒锌粒,再注入稀硫酸直至锌粒完全被浸没,塞紧橡皮塞。双手按住两个橡皮塞,不久,红色的水从尖嘴玻璃管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下列对形成喷泉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 B.氢气难溶于水 |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D.装置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 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B | 除去CO2中的少量 CO | 向混合气体中鼓入过量氧气点燃 |
C |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
D | 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 | 观察气体的颜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对比H2和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错误的说法是
A.通气体前,都应先检验气体纯度 |
B.加热前,都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
C.两个实验都必须进行尾气的处理 |
D.实验中都能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鉴别空气、O2、CO2三种气体,简单可行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 B.将气体分别通入石蕊溶液 |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 D.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是气球a明显鼓起的是( )
| 试管内物质 | 胶头滴管内物质 |
A | 氢氧化钠固体 | 水 |
B | 氧化铁 | 稀盐酸 |
C | 氯化钡溶液 | 稀硫酸 |
D | 二氧化碳 | 氢氧化钠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