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为了了解水的组成,某同学提出了电解水的方法,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作出结论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为了了解水的组成,某同学提出了电解水的方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
B、为了了解水的组成,某同学提出了电解水的方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
C、为了了解水的组成,某同学提出了电解水的方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
D、为了了解水的组成,某同学提出了电解水的方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作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仪器②为长颈漏斗)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E(写出装置代号,下同);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此发生装置应做如何改进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实验室若选用B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就开始用C装置进行收集,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没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改进实验后检验氧气已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实验中发现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①.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3)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①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②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③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实验室用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反应物混合加热可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若使用装置G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d(填“d”或“e”)通入.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符号或文字表达式氨气+氧化铜$\stackrel{加热}{→}$铜+氮气+水;
小芳将收满氨气的集气瓶倒扣在滴有无色酚酞的水槽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液面上升、酚酞溶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何首乌中的淀粉含量达70%,还富含蛋白质、钙、磷、铁、钾、镁、钠、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钙、磷、铁、钾、镁、钠”指的是(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B.O2C.H2OD.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D.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将下列符号中“2”的含义写在横线上:
2O氧原子的个数为2    O 2-一个氧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填具体微粒).
②试写出图1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2)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Cl2+H2O═HCl+HClO.
(3)图3表示氯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从微观角度看,B图表示:NH3(填化学符号)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C、D(填字母符号)
在一定的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③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27:14.
④若F为氧化物,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一定条件下\;}}{\;}$4NO+6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来自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屠呦呦女士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试计算.
(1)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
(2)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
(3)28.2g青蒿素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精确到0.1g)注: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当收集完所需的氧气并停止加热后,对剩余固体成分的情况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剩余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猜想②:剩余固体为锰酸钾和高锰酸钾的混合物
【反思与评价】:请对猜想②进行评价错误,高锰酸钾分解一定生成二氧化锰,故剩余物中一定存在二氧化锰
你的猜想:剩余固体为剩余固体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你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设计方案如表:
步骤现象结论
你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