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每年5~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治疗手足口病的常用药物是阿昔洛韦(化学式为:C8H11N5O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阿昔洛韦属于氧化物

B.阿昔洛韦分子中CO原子个数比为811

C.每个阿昔洛韦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

D.过量使用阿昔洛韦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

【答案】C

【解析】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阿昔洛韦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A不正确;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阿昔洛韦的化学式:C8H11N5O3,阿昔洛韦分子中CO原子个数比为83,选项B不正确;

C、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根据阿昔洛韦的化学式C8H11N5O3,一个阿昔洛韦分子中原子个数为:8+11+5+3=27,选项C正确;

D、任何药物的使用都要适量,过量使用药物对人体有害,选项D不正确。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可以利用厨房中的_____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2)厨房中可用洗涤剂洗去油污,洗涤剂有_____作用。

3)黄瓜、玉米、牛肉、植物油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

4)打开汽水瓶塞,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与_____有关。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以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

6)除味剂中的活性炭可以去除冰箱里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某研究小组欲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钡溶液显中性,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_____(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_____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_____(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叙述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理化知识在生产、 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人体摄入_______元素不足或过量均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2)保险丝(铅锑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______________

3)用适量稀盐酸可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物质的构成

B.

物质的鉴别

①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氯化钠: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①空气和氧气:使用带火星的木条

②烧碱和硝酸铵:加水判断温度变化

C.

物质的性质

D.

物质的用途

①铁和铜: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②烧碱和纯碱:都能与稀硫酸反应

①干冰:炎热夏季人工降雨的原料

②液氧:神州十一号飞船升空的燃料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符号。

1)干冰_____

22个氮分子_____

3)碱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碱溶液都含有_____

4)农技人员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需要用到水、硫酸铜和一种碱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与冰块混合得到混合物

B.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

C.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D.向硬水中加入明矾净水剂后得到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有

A.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直接在药品处加热

D.用外焰给盛有1/3水的试管加热,试管与桌面成45°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