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
D.将l00mL水与l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是因为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D、将l00mL水与l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碱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是实验室摸拟侯氏制碱法生产原理的主要过程:
(1)20℃时,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NH4HCO3饱和溶液;
②向NH4HCO3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并不断搅拌,直到NaHCO3结晶析出完毕;
③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得到晶体和滤液,洗涤晶体,然后将晶体放在试管中充分加热,得到Na2CO3,同时生成的CO2可循环利用;
④向③的滤液中加入食盐细粒,析出NH4Cl晶体,过滤,得到NH4Cl.
(1)请写出步骤②和③的化学方程式. ②:NH4HCO3+NaCl═NH4Cl+NaHCO3↓; ③:2NaHCO3 $\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2)侯氏制碱法的优点之一是所得的副产品氯化铵是一种氮肥.该化合物遇碱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写化学式,下同),此气体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以上反应现象可用于检验氯化铵中的阳离子.若要通过实验区分氯化铵和另一种氮肥硝酸铵,常用的试剂是AgNO3溶液.
Ⅱ.侯氏制碱法所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g;
③准确称得6.0g纯碱样品放入装置B的广口瓶中;
④打开装置B的分液漏斗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g.
试回答:
(1)鼓入空气的目的是驱赶装置中的气体,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被D中碱石灰完全吸收,装置A中试剂X最适宜选用氢氧化钠溶液.
(2)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填“偏大”或“偏小”).
(3)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被D中碱石灰吸收使测定结果偏大.
(4)请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华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

(1)图中有两处明显的操作错误是C处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E试剂瓶塞正放了,
(2)上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0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6.5g.
(3)实验室需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50g.
①若要配制50克25%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AC(填序号,下同).   
A.称量和量取     B.计算   C.溶解
②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B.
A.量筒   烧杯  托盘天平    
B.托盘天平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药匙  胶头滴管  
C.托盘天平  烧杯  玻璃棒   药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甲乙两同学为了证明某无色、无味的混合气体中是否存在CO2和H2O,分别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温馨提示:白色CuSO4粉末遇水会变蓝色),小敏对两位同学的方案进行了如下的评价,其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方案都能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和H2O
B.乙方案无法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H2O,只能证明是否含有CO2
C.甲方案无法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只能证明是否含有H2O
D.甲、乙两种方案都无法证明原混合物中是否含有CO2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红色烟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请结合下列常用实验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3)实验室中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必须先将制得的氧气通过装置C,装置C中应盛放的干燥剂是浓硫酸.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一般选用F装置(填序号,下同),选用该装置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5)甲烷(CH4)的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选择A.若选择G装置收集CH4气体,应该从a端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以下成语所描述的变化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百炼成钢C.滴水成冰D.聚沙成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炒菜时,不小心将食盐洒落在火焰上,发出的颜色是(  )
A.红色B.紫色C.黄色D.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同学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有下列实验步骤:a.加热;b.通入一氧化碳.请用上述实验步骤的标号填空:实验开始时,应先进行b操作.
(2)在C处放置一燃着的酒精灯,目的是将多余的CO燃烧掉.①和②两个酒精灯先点燃②.
(3)写出A 部分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