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的选项是( )
操作或现象 | 分子的特性 | |
A |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 水分子中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
B | 小麦能被粉碎成面粉 | 分子很小 |
C | 破镜难重圆 | 分子间存在斥力 |
D | 将25m3的氧气加压到0.024 m3的钢瓶中 | 分子间有间隔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如图所示):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 .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 ,理由是 .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填序号).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
(1)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
(2)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
(3)常温下呈黑色的固体物质(写出一种)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的化学符号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C.升高温度可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物质中含少量乙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侯氏制碱法”首先达到的是碳酸氢钠,然后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产品碳酸钠;2NaHCO3Na2CO3+CO2↑+H2O.碳酸钠置露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Na2CO3+CO2+H2O═2NaHCO3.
某中学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一瓶开启后久置的碳酸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Ⅰ:完全变质;Ⅱ没有变质;假设Ⅲ: .
【实验探究】实验一: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后再加入少量C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假设 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用导管连接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加热样品,有气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假设 不成立.
【实验结论】假设 成立,样品的成分是 .
【交流反思】欲除去Na2CO3变质后的杂质,最合适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 |
① | 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 固体溶解 | . |
② |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
③ |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 木条复燃 |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 (填化学式). |
④ | 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实验 小结 | 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 ;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实验探究二】: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 ;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 ,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
(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用是 ,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 (填“偏高”或“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们研究化学反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有用的物质和能量,人们可以通过电解水的方法得到氢气,也可以通过海水晒盐的方法得到食盐。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人类获取这两种物质的基本途径分别是 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