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海水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某兴趣小组对海水晒得的粗盐进行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中含有的颜色、异味可以用 除去。
(2)下图为粗盐的提纯过程,其中操作①、②、③依次为 、 、 ;玻璃棒的作用依次是 、 、 。
(3)若NaCl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4)用上述实验所得NaCl晶体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NaCl溶液,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一些初中化学常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红棕色固体,B、C、E、F均为无色气体,G的溶液为浅绿色,H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
(1)A所属物质的类别________(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2)反应③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若甲溶液的溶质由三种元素组成,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 用2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 向足量且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质量、形状相同的镁片和铁片
C. 向某温度下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温度不变)
D. 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锌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旅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M | N | y | |
A. | 饱和石灰水 | 氧化钙 | 溶液的质量 |
B. | 水 | 氢氧化钠 | 溶液的pH |
C. | 饱和氯化钠溶液 | 氯化钠 |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 | 硫酸铜溶液 | 铁粉 | 溶液质量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定该粉末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问题。
[提出猜想]甲组:铜粉;乙组:氧化铁粉末;丙组: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方案1: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_(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若甲组猜想正确,则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取8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入CO,然后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停止加热并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
若乙组或丙组猜想正确,则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实验时要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处理]
等装置完全冷却到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质量为mg。若乙组猜想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图1虚线框内的装置是用于吸收CO2;并收集CO,请从图2(广口瓶内均为氢氧化钠溶液)中选择最合适的装置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汽车尾气的排放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尾气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对上述反应认识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 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4:1
C. 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保持不变
B. 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 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3:4
D. 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 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进行与停止
B. 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改造和应用物质、推动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手段
C. 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D. 通过化学变化,人们可以实现物质间转化,同时获取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的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B. 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C.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