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4Fe+3O22Fe2O3 B.2KClO3===2KCl+3O2↑
C.4P+5O2―→2P2O5 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黑球”白球”各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共涉及到四种分子
B.有两种分子参加反应且个数比为3:2
C.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后,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和他们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各空;
(提出问题)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1)只有Na2SO4;
(2)Na2SO4和__________两种物质;
(3)Na2SO4和NaOH两种物质.
(实验验证)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实验 | 取适量中和反应后的溶液滴于试管中,将表面打磨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 | 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 | 猜想(2)成立 |
乙同学实验 | 取中和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另一试管中,并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__________色 | 猜想(3)成立 |
丙同学对甲、乙两同学结论不同产生质疑.
(查阅资料)①Na2SO4溶液显中性;②Al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_________═2NaAlO2+3H2↑.
(交流反思)①丙同学肯定猜想(1)_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②丁同学认为猜想(2)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
③该组同学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猜想(3)成立;
④甲同学的实验是;铝片和_________溶液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练兵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B.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
C. 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与0.3g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加热前称得混合物总质量24.8g,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20.0g。
(1)反应产生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__g。
(2)计算反应后剩余固体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守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跟原镁带的质量相等
B. 在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中的X的化学式是NO2
C. 加热15.8 g KMnO4,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变为14.2g,则生成氧气1.6g
D. 某可燃物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中有CO2、CO和SO2,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硫、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下列中学化学实验常见的实验装置中。
(1)请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若制取的一种气体是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3)在常温下,用亚硫酸钠固体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由于二氧化硫是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所以应用_________装置进行收集,以便将尾气吸收处理,避免造成大气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铜用于制作导线
C.活性炭用作冰箱除味剂 D.天然气用作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当把燃着的小蜡烛放入一个集气瓶中并塞紧胶塞时,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那么,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呢?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下填空。
(提出猜想)
猜想1:蜡烛燃烧把集气瓶内的氧气耗尽,导致蜡烛熄灭。
猜想2:蜡烛燃烧随集气瓶内氧气含量降低而变弱,放出热量减少,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导致蜡烛熄灭。
猜想3: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能灭火,导致蜡烛熄灭。
(进行实验)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来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
点燃蜡烛并连同胶塞上的其他仪器和药品一起放入集气瓶中,塞紧胶塞。 | 蜡烛火焰逐渐变弱,最终熄灭。 | |
蜡烛熄灭并静置冷却后,将铜丝上提,使盛白磷的铜网勺高于试管口,试管倒下,水流出。 | 一会儿后,白磷燃烧,有大量的____产生。 |
(分析和结论)
(1)蜡烛熄灭前,白磷要浸没在小试管所盛的水中,其目的是______。
(2)集气瓶中装入生石灰的目的是利用生石灰与水接触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且该反应将____(填“吸热”或“放热”),使瓶内温度升高。
(3) 瓶内的白磷能燃烧,证明猜想____和_____不成立。
(反思与交流)
(4) 通过本实验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条件应补充完善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