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峰会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等八个方面展开讨论,推动务实成果,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大量的水泥,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水泥的化工原料需要石灰石,请写出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生石灰常用作食品的干燥剂,说明书生石灰可以作干燥剂的原因 , 在基础设施等建设中为防止出现“先建设后治理”现象,请你写出两条防治水体污染的合理化建设 , .
【答案】CaCO3 CaO+CO2↑;CaO+H2O=Ca(OH)2;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解析】解:煅烧石灰石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 氧化钙能吸收水,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有: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故防止水体污染的合理化建议为: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或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或不用含磷洗衣粉等.
答案为:CaCO3 CaO+CO2↑;CaO+H2O=Ca(OH)2;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C.稀盐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都变红色
D.稀硫酸能够与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自带布袋购物
B.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C.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D.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学习《化学》下册77页的资料卡片“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时,发现难溶于水的CaCO3当遇到溶有CO2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联想到实验室检验CO2时,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长时间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小组决定用小烧杯盛装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1)【查阅资料】 (1 )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通入过量CO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
(3 )碳酸氢盐都是可溶于水的.BaCO3难溶于水且是白色固体.
(4 )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BaCl2显中性.
(2)【提出猜想】 (1 )溶质为NaOH和Na2CO3;
(2 )溶质为Na2CO3;
(3 )溶质是(填化学式);
(4 )溶质全都是NaHCO3 .
(3)【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试液(填酸碱指示剂) | 溶液变红色 | 该溶液显碱性 |
②将小烧杯中反应后剩下的溶液进行称量,然后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 有 | 猜想(4)不成立 |
③取步骤②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 有气泡冒出 | 猜想(1)和(2)不成立 |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4)【讨论交流】 (1 )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①是多余的.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
(2 )将实验步骤②剩下混合物进行(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称量,发现所得沉淀质量等于步骤②中所称量的溶液质量的十分之一,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约为 .
A.4.26% B.5.38% C.3.43%.10%
(5)【反思应用】 验证二氧化碳性质时,如果长时间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呢?请你描述一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