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人类对金属的开发和利用是循序渐进的。 

(1)青铜器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制品。西汉时期,人们主要采用“湿法冶金”。如将铁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_______(填“强”或“弱”),但铝制品却具有比较好的抗蚀性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说明)。

Fe +CuSO4=FeSO4+Cu强在空气中铝制品表面很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解析】 ⑴依据湿法炼铜的原理可知铁能够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故答案为:Fe +CuSO4=FeSO4+Cu(2)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的活动性比铁强,由于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铝并附着在铝的表面,从而阻止了铝的进一步氧化;故答案为:强;在空气中铝制品表面很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Ca(OH)2+2HCl=CaCl2+2H2O B. Fe2O3+6HCl=2FeCl3+3H2O

C. Na2CO3+2HCl=2NaCl+H2O+CO2↑ D. Ca(OH)2+CO2=CaCO3↓+H2O

A 【解析】 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A、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故A正确;B、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氧化铁为金属氧化物,不是中和反应,故B错误;C、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碳酸钠属于盐,不是中和反应,故C错误;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科粤版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如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 该实验可以说明N2 难溶于水

D. 红磷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C 【解析】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色烟雾,故A错误;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瓶内的压强不减小,水不能倒流,故B错误;C、实验中当装置内进入水以后,氮气依然能够存在,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故C正确;D、红磷的量不足时,燃烧时就无法将瓶内氧气全部消耗掉,进入水偏少,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1/5,故D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淀粉+O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淀粉中一定含有C、H两种元素 B. 淀粉中一定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 淀粉中可能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D. 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

A 【解析】 试题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淀粉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A、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正确;B、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错误;C、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最多含有三种元素,错误;D、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不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9届九年级化学第十二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长期挑食、偏食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每天的食物必须注意合理搭配。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西红柿 B. 鱼 C. 米饭 D. 鸡蛋

A 【解析】 试题A、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B、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C、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D、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以下归纳中,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

A. 化学知识中有许多的“相等”

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B. 相似物质(或微粒)之间的区别

氯原子和氯离子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分子构成不同

生铁和钢 含碳量不同

C. 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与净化方法的依据

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 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净化方法 气体及所含杂质的化学性质

D. 环境问题 主要原因 解决对策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水质恶化 污水排放 先处理后排放

酸雨形成 SO2 、NO2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A 【解析】 氢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因此质子数和中子数不相等;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数值相等;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故A错误;氯离子是氯原子失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的,因此二者的区别就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不是同一种物质,因此分子构成不同;钢和铁是以含碳量区分:含碳量2.11%以下为钢,按含碳量可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B. 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组成的

C.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

D 【解析】 每个(或者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抛开前提限制谈微粒中的原子个数是错误的,故A错误;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碳和氧两种物质,故B错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碳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氧原子为16,因此12:(16×2)=3:8,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贵州省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蜡烛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发光、放热

B. 燃烧的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

C. 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蓝色硫酸铜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

D. 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D 【解析】 A. 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就是发出黄色火焰,发光、放热,A正确;B. 燃烧的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亮,温度最高,用来加热,B正确;C. 无色氢氧化钠溶液与蓝色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氢氧化铜,在水中以蓝色沉淀的形式存在,C正确;D. 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是有气泡生成,不能描述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D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A. 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 B. 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 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B 【解析】 A、试管外壁干燥,不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匀而使试管炸裂,故A不符合题意;B、试管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容易炸裂试管,故B符合题意;C、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药品中的湿气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会聚集在试管口,不会使试管炸裂,故C不符合题意;D、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是正确操作,不会造成试管炸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