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酚酞 B. 石蕊 C. 盐酸 D. 硫酸铜

C 【解析】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2NaOH+CO2=Na2CO3+H2O,要证明氢氧化钠变质,就是证明碳酸钠的存在;A、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A错误;B、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B错误;C、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现象,所以根据是否冒气泡可以判断是否含有碳...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黄石市2018届九年级5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 ______ 填序号

、B、C、D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有 ______ 填序号;D物质中阴离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 ;

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________ .

(4)写出B物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A 71:18 2H2O 通电 2H2↑+ O2↑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示意图中虚线框内的原子应该是②; (2)A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故A物质是单质; (3)D物质是氯化氢,阴离子是氯离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故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4)由图可知,B物质是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 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1)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能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 镁粉用作照明弹 B. 铜丝用作导线

C. 天然气用作燃料 D. 氧气用于气割气焊

B 【解析】A、镁粉做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铜丝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氧气用于气割气焊,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新泰市2018届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九年级化学模拟试卷 题型:null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观察的方法鉴别黄金和黄铜 B. 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 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双氧水 D.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C 【解析】A、黄金和黄铜均为金黄色固体,用用观察的方法不能鉴别黄金和黄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泰安新泰市2018届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九年级化学模拟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可以看做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酱油 C. 橙汁 D. 奶茶

A 【解析】试题解析:A、蒸馏水的化学式为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纯净物,故A正确;B、酱油中含有氯化钠、色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橙汁中含有维生素、水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D、奶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__(选填序号)和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室可用装置B或C制H2,C装置相对于B的优点有______。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

(4)有同学将实验室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未变浑浊,于是作如下图探究:

①实验室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装置F、H中溶液变浑浊,G中溶液不变浑浊,则原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

③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解析】(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2)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其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3)C装置的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用E装置收集H2,气体应从短管进入,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小明在郊外租了一小块农地,周末的时候和家人一起去体验大自然的风景、舒缓工作压力以及增进与家人的感情。最近他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1)他发现种的生菜叶色发黄,他根据已学知识知道这是缺乏氮肥的一种表现。你觉得他应该施用____(填编号),①K2SO4②NH4NO3③Ca(OH)2④Ca(H2PO4)2

(2)他是粤菜的喜爱者,研究了一份科学的营养食谱,如图所示:

为了达到科学饮食的标准,你认为他的食谱中还缺乏_______营养素,请你为他的食谱添加一种副食_______(填具体名称)。

② 维生素 橙、炒生菜等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肥的分类和均衡营养与健康。 (1)①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②NH4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正确;③Ca(OH)2中不含氮元素,不是氮肥,错误;④Ca(H2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故选②; (2)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米饭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清蒸鱼、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南宫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某同学做无土栽培实验时,配制营养液的主要试剂之一是质量分数为1.4%的KNO3的溶液,现欲配制这种KNO3溶液200g。

(1)如上图所示,本次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本次实验中,需要称量的KNO3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3)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托盘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是________。(填字母)

A.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B.在右盘中添加砝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在左盘中增加KNO3

(4)最后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 量筒 2.8 D 加快溶解速度 【解析】试题分析:(1)配制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和溶解,称量时要用到托盘天平,量取时要用到量筒和滴管,溶解时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如图所示,要用到烧杯和量筒; (2)根据可知,需要称量的KNO3的质量是:; (3)右盘放的是砝码,右盘低说明药品偏少,需要向左盘添加药品; (4)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灌云县西片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Ⅰ.下列各图是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实验装置.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装置(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能控制反应速率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_,写出此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排水取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气体应从_____端进入(填a或b)。

(4)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无其它明显现象.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无色酚酞 B.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

C.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氯化钙溶液 D.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若用上述实验方案测出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用C装置代替B中的气体发生装置制备CO2,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 锥形瓶 A 2KClO3 2KCl+3O2↑ D 2H2O2 2H2O+O2↑ b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A 2NaOH+CO2==Na2CO3+H2O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1)图中①是试管,②是锥形瓶; (2)用氯化钾固体制取O2,是固体的加热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装置A进行,反应方程式是:2KClO3 2K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