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分别用两种方法鉴别下列各物质,其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需鉴别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氧气和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通入澄清石灰水
 B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滴加稀盐酸
 C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加二氧化锰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容器口
 D氯化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研磨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加入氯化钡溶液
A.AB.BC.CD.D

分析 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 解:A、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氧气不能,可以鉴别;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两种方法均正确.
B、铜锌合金中的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黄金不能,可以鉴别;铜锌合金中的锌与稀元素反应生成氢气,黄金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两种方法均正确.
C、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水不能,可以鉴别;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容器口,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选项两种方法不完全正确.
D、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酸钾不能,可以鉴别;硫酸钾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铵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两种方法均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FeCl3、Na2SO4、NaOH、CaCO3、NH4HC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加热,无氨味,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NH4HCO3
(2)另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CaCO3,FeCl3
(3)取(2)中溶液适量,滴加过量BaC1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固体A能全部溶于稀硝酸并产生气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一定不含Na2SO4
(4)向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还含有NaOH.生成白色沉淀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2NaOH+CO2=BaCO3↓+2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同学对磁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①磁湖水属于混合物(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可以采用C来测定湖水的酸碱度(填字母);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pH试纸
③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某种元素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C.该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铝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银的导电能力比铜强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相同条件下,镁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铁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学习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时,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金属钠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中发现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同时得到了蓝色的沉淀物,小组同学对生成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1)氧气;(2)二氧化硫;(3)氢气.
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2),理由是二氧化硫是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方案】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将生成的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若出现
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现象,就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查阅资料】钠与冷水能发生剧烈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分析与结论】产生的气体是H2
探究二:沉淀物的成分是什么?
【进一步猜想】小组同学认为认为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还可能是含有钠直接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的单只铜,知识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掩盖了红色的铜.
【实验方案】请设计实验探究沉淀物的成分,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蓝色的氢氧化铜固体放入试管中;
(2)向试管中滴加稀硫酸溶液
蓝色固体溶解消失,变成蓝色溶液,无红色沉淀物
该蓝色沉淀中不含不含单质铜
实验中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SO4═Cu(OH)2↓+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分别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c;
(3)若b物质中含有少量a物质,可采用蒸发结晶(填“阵溫结晶”成“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
(4)若要将c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填一种)的方法,若按照你采用的
方法,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面粉爆炸实验
B.
探究铁生锈实验
C.
炉具清洗剂去污
D.
面包发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数据如表:
物质ABCD
反应前的质量/g6.43.24.02.8
反应后的质量/g5.2待测7.22.0
反应后待测的B的质量是2.0克,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