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乙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
根据固体溶解度曲线上各点的含义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与溶液的关系等来进行分析即可。
A、比较溶解度时必须限制溶液的温度,否则不能进行比较,不符合题意;
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如果溶液质量不相等,则难以判断,题中没有给出溶液质量,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不能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将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D、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假设实验前裝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1)乙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丁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否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3)说明装置丁的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能够证明甲处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有哪些?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乙>甲
B.t2°C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将t3°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C,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乙>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 ,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I.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II.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K点和L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点和N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 取少量步骤I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I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 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II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
D. 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MgSO4+BaCl2=MgCl2+BaSO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对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48.0g样品放入质量为100.0g的烧杯中,将150.0g稀盐酸分3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烧杯及其内物质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 1 | 2 | 3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50.0 | 50.0 | 50.0 |
烧杯及其内物质的质量/g | 190 | 232 | 278 |
请计算:
(1)样品中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1)5个磷原子____________;
(2)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
(3)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正五价___________;
(4)三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_______ 。
(5)用作填充气艇的是__________ ;
(6)用作人工降雨致冷剂的是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0
B. t1℃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 温度从t2℃降至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 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加热32.5g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完全反应后,把剩余固体倒入100g蒸馏水中,充分溶解,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最后结果保留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早三千年前的商代就能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青铜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则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最早进入青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而人类利用铝的历史仅100多年,这个先后顺序跟下列因素有关的是_____(填序号)。
A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 金属的导电、导热性
C 金属的延展性
D 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2)青铜是铜锡合金,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曾记载下列炼锡方法,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nO2+2CSn+2CO↑,则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
(3)取青铜样品8.1g,经分析知其中含锡0.9g,则此青铜中铜和锡的质量比为_____。
(4)青铜和纯铜都属于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若分别在青铜和纯铜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则是_____(填“纯铜”或“青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