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如图是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或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原理对应的发生装置是A或B(填序号〕.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2)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为D(填序号).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欲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选用E装置,则E中应装入的药品是浓硫酸.
(3)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
①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是AC(填字母代号).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图F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③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产生,而改用浓硫酸时却无此现象.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分析 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产生,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的缘故.

解答 解:(1)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氧气的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故答案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或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A或B;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浓硫酸;
(3)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因此需要加热;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产生,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的缘故;故答案为:①AC;②试管内液面上升,酚酞试液由无色变红色;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氨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的缘故;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各组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  SO42-  K+  CO32-B.Mg2+  Cl-  OH-  Na+
C.Fe3+  SO42-  H+  Cl-D.Na+  Ba2+  NO3-  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7.石灰石矿是我省的主要矿产之一,以石灰石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主要流程如图:

(1)A可作为食品的干燥剂,上述①-⑤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③⑤(填序号).
(2)第④步中,分离烧碱溶液和碳酸钙混合物时用到的操作名称叫过滤,第⑤步获得烧碱晶体的操作过程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3)烧碱的用途极广,可用于造纸等(写一种即可).
(4)上述过程这没有涉及到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对于Cl和Cl-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同一种元素B.质子数相同
C.核外电子数相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请回答下列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1)区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最简单方法是做灼烧闻气味实验.
(2)鸡蛋中主要的营养素是蛋白质(填“糖类”或“蛋白质”);能补充维生素C的食物是蔬菜、水果.
(3)把磨好的豆浆倒在纱布袋中将渣和浆分离,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界“世界水日”,我国纪念2016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1)下列做法有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BC
A、禁止向河流中排放废水  B、禁止向江河湖泊中乱扔垃圾  C、节约用水
(2)水的硬度过大会影响生产和生活,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的物质是肥皂水,生活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为:天然水→加絮凝剂→沉降→过滤→吸附→加消毒剂→自来水,通常使用的絮凝剂是明矾;X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为ClO2
(4)如图1为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甲(填“甲”或“乙”),t1℃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是16.7g(结果精确至0.1g);
②某同学在t1℃时开始进行如图2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A、B、C.在溶液A、B、C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B、与溶液C质量相等的是B
在溶液C中再加入25g甲后,充分搅拌,恢复到t2℃时,所得溶液中质量为14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请你分析以下实验装置,并学习所提供的材料、实验装置:
学习材料: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
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氯化银(AgCl)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CaCl2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
(2)用KMnO4制取氧气时,应选用A装置.选用A装置的原因是KMnO4是固体,固体制气体一般需要加热.
(3)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氨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A(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是D.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红色变蓝色,证明满了.
某同学对制取氨气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①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固体物质中不含Ca(OH)2
③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得出了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H4Cl的结论.
你认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H4Cl”的结论是否正确否(填“是”或“否”),理由是氯化钙中含有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通过实验现象和题给信息,按要求填空.为测定空气的成分按如图进行实验:
(1)将燃烧匙中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集气瓶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填反应类型)
(2)反应后冷却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达到集气瓶体积的$\frac{1}{5}$.
(3)此实验说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
(4)已知:镁+氧气$\stackrel{点燃}{→}$氧化镁(固体),镁+氮气$\stackrel{点燃}{→}$氮化镁(固体) 根据上述反应,能否用镁代替磷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不能(填“能”或“不能”)
(5)液面体积小于$\frac{1}{5}$的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等(任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图A所示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在集气瓶中装入少许水,会使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烟状物迅速溶解).

(1)实验原理:①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②密闭的装置内,由于氧气被消耗,生成固体物质,该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小.
(2)实验探究:
第一步:集气瓶装入少许水,然后将集气瓶空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frac{1}{5}$.
(3)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
②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助燃 的性质.
同时也证明了氮气有哪些性质?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写一点)
(4)反思与评价:①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frac{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等.(写一点)
②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B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
(5)拓展迁移: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不能 (填“能”或“不能”),理由镁除了能和氧气反应外还能和氮气反应,这样会导致水面上升超过$\frac{1}{5}$,不能确定氧气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