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聚乙烯塑料做电线外皮
B.
酱油中添加铁元素
C.
石灰石做建筑材料
D.
木炭吸附一些食品里的色素

分析 A、根据聚乙烯塑料具有可塑性进行解答;
B、根据酱油中添加铁元素可以防止缺铁性贫血解答;
C、根据石灰石硬度大,可以用作建筑材料解答;
D、根据木炭具有吸附性解答.

解答 解:A、聚乙烯塑料具有可塑性,受热会熔化,所以不能做电线的绝缘层,故错误;
B、酱油中添加铁元素可以防止缺铁性贫血,故正确;
C、石灰石硬度大,可以用作建筑材料,故正确;
D、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一些食品里的色素,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山西省积极行动,落实整改措施,省城太原首先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缓解空气污染初见成效.
(1)为了使空气更新,天空更蓝,你作为环保小卫士,认为推广使用上述方式的好处是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任选一项回答)
(2)空气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种类很多,请举一例CO(用化学式表示)
(3)你认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正确的是abc
a推广使用新能源
b加强企业排污管理
c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1)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化合物,把盐酸滴在草木灰上,迅速产生大量气泡,该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变色浑浊,根据此实验现象,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可能是B(填序号).
A、Na2CO3   B、K2CO3   C、KNO3   D、KOH
(2)取一些草木灰,用水浸泡,将上层浸出液进行过滤,再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草木灰是一种碱性(酸性/碱性/中性)肥料,由此可知:它不能(能/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3)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氢氧化钾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在水中相互作用,即可制得氢氧化钾,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过程④中发生的化学反应:K2CO3+Ca(OH)2═CaCO3↓+2KOH.在上述①-④生产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填“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中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液化气是生活中常用燃料,如图是液化气燃气灶具的示意图.

(1)如图所标物件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Cu(写化学式).
(2)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就需要增大(填“增大”或“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3)写出一种防止钢瓶生锈的方法喷漆.
(4)关闭阀门,燃着的煤气立即熄灭,这种灭火方法体现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5.为测定某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用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进行滴定.现取待测液50.0g,滴定过程如图所示.(计算结果均保留1位小数)
(1)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2)计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5.(1)物质间可以相互转化,其网络关系如图1.完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分解反应);
②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置换反应);
③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Ca(OH)2+CO2═CaCO3↓+H2O(非基本类型);
④Na2CO3+Ca(OH)2═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⑤2H2+O2$\frac{\underline{\;点燃\;}}{\;}$2H2O,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CO+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CaO+H2O═Ca(OH)2(化和反应).
(2)请将四种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分布填入如图2中,A、B、C、D四个空白圈内.
A.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B.分解反应,或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导管后放点燃的酒精灯或在导管后扎气球.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未(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
1称量黑色粉末质量/gm1m2
2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能被吸引能被吸引
3取黑色粉未,加入稀盐酸全部溶解,有大量气泡无明显现象
4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CuSO4溶液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明显现象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HCl═FeCl2+H2↑.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他又发现m2恰好为4.64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还原性(填写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只有甲为单质,其他都是化合物;A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C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反应②属于中和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
(1)A物质的化学式CO2;B到C的化学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填写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或者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单质(填“单质”或“化合物”).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水钢采用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防止形成酸雨,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O2+2SO2$\frac{\underline{\;高温\;}}{\;}$2CaSO4+2CO2,现用2.5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2t;
(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要求有计算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