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分析 A、根据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判断.
B、根据灭火的条件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供给呼吸判断.
D、根据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判断.

解答 解:A、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会浮在水面上,不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错误.
B、锅中的油着火后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或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正确.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到菜窖内,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会使人窒息死亡,故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所以正确.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关闭阀门开窗通风,即可降低燃气的浓度,又能降温,使气体达不到着火点,防止造成爆炸,所以正确.
故选A.

点评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用化学符号表示:
(1)钾原子K;
(2)氮气N2
(3)5个二氧化硫分子5SO2
(4)分析NaClO3中氯酸根的构成和化合价,则氯酸钙的化学式为Ca(Cl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说法中锘误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时,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而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B.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硫分子和氧分子都发生变化,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C.空气里的氧气分子与由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的氧气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D.蔗糖放入水中很快就不见了,这是由于蔗糖分子不断运动,脱离了糖块而扩散到水分子中间去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烧杯内的 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发生化学反应).请填下列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变化情况(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变.
(2)加入蒸馏水,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大.
(3)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M点的意义是t1℃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甲>乙.
若是S<S,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t<t1
(3)t1℃时若要将甲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升温(或增加溶剂)(写一种即可).
(4)若要从甲饱和溶液中获得甲的晶体,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若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获取乙,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5)t2℃时.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质量是80g.
(6)将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到t2℃它们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7)t2℃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两种物质到不能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甲.
(8)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
(9)t1℃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到t2℃时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质量关系是甲>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新分子,具有空心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其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混合物
B.C60和金刚石、石墨一样,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60个碳原子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学习档案中用连线的方法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文静同学对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方法的连线:
B.在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方法时,紫娟同学的连线:
C.对物质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学军同学的连线:
D.对物质及用途的归纳时,美玲同学的连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金属中最活泼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按碳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C、CO、CO2B.CO、C、CO2C.CO2、C、COD.CO2、CO、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