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如图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电解水

分析 A、根据空气成分分析.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B、根据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氧气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进行解答;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
D、根据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考虑.

解答 解: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装置内减少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剩余的气体越占$\frac{4}{5}$,故A错误;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开始不产生氧气,一段时间后,开始产生氧气,氧气质量不断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氧气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B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没有影响,所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C错;
D、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8:1,图示中是2g:0.25g=8: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知道酸碱加水稀释后pH值的变化情况,一定要理解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知道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多少的判断方法,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凌凌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做了下面的实验,取一定量的镁粉加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将滤渣中烘干数据如下
 第一次第二次
镁粉mm
稀硫酸50g100g
氢氧化钠溶液100g100g
烘干所得固体4.1g5.8g
实验现象白色固体
若第二次所加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产生气体反应的化学议程式Mg+H2SO4=MgSO4+H2↑.
(2)第-次实验后的固体物质成分及现象镁、氢氧化镁,得到白色固体
(3)根据第二次生成固体的质量求解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的比例式$\frac{80}{x}$=$\frac{58}{5.8g}$:
(4)m的质量为:2.4g
(5)若向第二次实验后的滤液中加入3.6g水.则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CD
A.硫: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刺激性气体
B.红磷: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请写出上述四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水、二氧化碳和氧气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有关实验装置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b处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2)乙装置中,仪器c的名称是集气瓶;将白色纸花用紫色石蕊试液喷湿后放入c中,观察到纸花变为红色;
(3)丙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小明同学在实验时没有见到火星四射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有铁丝生锈;或氧气不纯;或铁丝太粗;或铁丝实验前没有打磨干净;或没有待火柴将即燃烧尽时伸入集气瓶等等(说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物质的构成与变化
现有以下6个变化:
①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②给水通直流电;      ③锌加入稀硫酸溶液中;
④氢氧化钠溶液跟稀盐酸混合;            ⑤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
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反应,铀235裂变产生碘1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②,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④.
(2)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
在反应①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H2和O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H+和Zn,微粒的转化过程是锌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锌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生成一个氢分子.
在反应④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反应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H+和OH-
③和⑥两个变化的实质是否相同?不同.为什么?③是化学变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种类)不变;⑥是核变化,原子核(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3)根据化学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上述化学变化中,反应④属于放热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在世博会中应用了下列技术,其中能有效实现“节能环保”的是ABC.
A.采用水循环为场馆降温B.用竹、藤等天然材料建造场馆C.构建生态绿化墙面
(2)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叶子”概念车(如图1所示)在中国馆低碳区展出,该车顶部的“大叶子”是一部光电转化器,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3)南京云锦在世博会亮相,织造云锦的传统材料之一是蚕丝.蚕丝与羊毛、棉花一样,都属于天然纤维(选填“天然”或“合成”).
(4)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2所示;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B(填字母).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过滤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1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  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NaHCO3遇水产生二氧化碳.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 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与某些酸反应产生CO2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Na2CO3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加水或加热;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①5个磷原子5P ②3个氮分子3N2 ③2个亚铁离子2Fe2+ ④氧化铝Al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1)①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能引起气候变暖的是二氧化碳.
②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目前正在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生物能、太阳能 (填一种)等.
(2)加强饮水和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关系百姓身体健康,也是重要的社会民生问题.
①自来水净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经以上处理的水是否是纯水不是;生活中可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②专家提醍:烧烤摊里会吃出“癌症风险”.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硝胺(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露天烧烤(烧木炭)污染空气,写出其中一种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
③倡导科学生活,提高健康水平.下列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C(填序号).
A.习惯于用“可乐”替代白开水            B.经常去吃马路烧烤
C.均衡腊食,保持营养比例适当          D.尽量少食油炸食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