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5•张掖校级模拟)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B. 具有吸附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还原氧化铜

D.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

【答案】AD

【解析】A、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故说法不正确;

B、“碳海绵”具备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说法正确.

C、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还原性,可还原氧化铜.故说法正确;

D,由于”碳海绵“主要成分是碳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A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学会从题干所给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

【题型】单选题
【结束】
6

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能源将日益枯竭。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变得更为迫切,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

①太阳能 ②煤 ③风能 ④天然气 ⑤地热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下册化学单元测试:第10单元 酸和碱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分别向试管内加入下列物质之一,能使U形管右侧液面显著升高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食盐 D. 石灰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2017-2018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1)在验证CO2性质时,若把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图12中A),a管位于上方,b管位于下方,两条紫色石蕊试纸均湿润,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在该实验中验证的CO2化学性质是(用化学方程表示)_____。

(2)图中B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3)图的C实验中为了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这一结论,要选择的对比实验是______。(选填序号①、②、③)

(4)某同学用设计了如下图中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瓶1、瓶2充入氧气,瓶3和烧杯中充有80℃热水)。

A.瓶1中加入少量白磷,瓶2、瓶3中分别放入____、_____,可同时证明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B.若仅利用瓶3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则相应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答案】 a,b管中的均变红,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更明显(或b管中试纸比a管中的先变红) CO2+H2O=H2CO3 比较不同种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或验证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是否有关) ②③ 红磷 白磷 向瓶3中加入少量白磷,从b口向瓶3中通入氧气,若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则可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解析】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和金属锈蚀的条件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解题中注意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a、b管中的均变红,b管中试纸变色比a管更明显(或b管中试纸比a管中的先变红),在该实验中验证的CO2化学性质是:CO2+H2O==H2CO3 ;

(2)图中B的是碘和高锰酸钾分别加入到汽油中,实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种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或验证溶解性与溶质种类是否有关);

(3) ③试管中没有水,管口闭塞,管内只有空气,铁钉不易生锈,②试管中铁钉浸在水里,管口未做任何处理,故铁钉同时和氧气、水接触,②试管中铁钉易生锈,②③对比后说明没有水,铁就不易生锈,所以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这一结论,要选择的对比实验是②③;

(4)瓶1中加入少量白磷,瓶2、瓶3中分别加入红磷、白磷,根据瓶1与瓶3,瓶1与瓶2现象的不同可同时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

(3)利用瓶3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实验方案向瓶3中加入少量白磷,从b口向瓶3中通入氧气,若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则可证明“与氧气接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点睛:控制变量法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要探究的问题的一种探究方法。

【题型】综合题
【结束】
34

下图表示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生成物已省略)。已知甲、乙、丙为单质,其它均为化合物,A、C都是无色液体,且所含元素种类完全相同:D是无色有毒气体。

(1)F的化学式可能为(填一个即可)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反应①-⑤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5)反应⑤的现象为___________。

【答案】 HCl或H2SO4 2H2O2H2↑+O2↑ ①②色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黑色固体减少

【解析】本题是推断题,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

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乙为单质,可判断A为过氧化氢、 C为水,乙为氧气;由C分解生成氧气和甲,则甲是氢气;根据丙为黑色粉末且D是无色有毒气体,丙是碳,则D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红色固体E反应生成黑色固体,则红色固体为氧化铁,黑色固体是铁,铁能与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则F为酸溶液,可能为稀硫酸或稀盐酸,代入框图,假设合理。因此:

(1)F是硫酸或盐酸,化学式为HCl或H2SO4;

(2)反应②是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氧气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 通电 2H2↑+ O2 ↑ ;

(3)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是

(4)反应①-⑤中①②都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5)反应⑤是铁与酸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黑色固体减少

【题型】推断题
【结束】
35

小明过生日,吹蜡烛时怎么吹也吹不灭,小明同学带着疑问与化学兴趣小组的老师和同学一起对“吹不灭的蜡烛”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继续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吹不灭的蜡烛芯外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下面的探究。(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提出问题】“吹不灭蜡烛”打火石中含有哪种金属?

【做出猜想】

猜想一:该金属是Cu 猜想二:该金属是Fe

猜想三:该金属是Mg 猜想四:该金属是Al

【实验探究】同学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确定该金属的成分.

(1)甲同学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呈银白色,猜想一不成立,原因是_________。

(2)乙同学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经过对现象的分析后,他们认为该金属一定不是铁,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猜想二不成立。

(3)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金属的种类,小明提议用硫酸铜溶液进行试验,请你预测,将打火石加入到硫酸铜溶液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其中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即可)

(4)同学们一致认为小明的方案不合理,经过讨论他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确认了打火石中的金属是镁。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块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溶液

“打火石”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打火石”中的金属是Mg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_______________,

这种蜡烛实际也可以熄灭,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2017-2018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改通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 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 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A

【解析】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B、实验过程②的a中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无法燃烧,故无明显现象,正确;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再点燃酒精灯,正确;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正确。故选A。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7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吸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所以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是对的,正确;B.有些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如氢气的燃烧等,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放出热量的不仅仅是燃烧反应,比如金属与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部分的化合反应等也会放热.错误;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完全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比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化学反应而获得的,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的有关知识。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8

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 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 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2017-2018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①C、CO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错误;

②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正确;

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

④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正确;

⑤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正确.答案: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加强知识的整合,能够灵活运用.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1

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B.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C. 用高温灼烧氧化铁和木炭粉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少量铁

D. 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別NaOH、NaCl、NH4NO3三种白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石家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2017-2018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碳单质除了金刚石、石墨、外,科学家们还合成了等,由此做出如下推测:①同一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单质;②单质可能存在复杂的分子结构:③单质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福建省宁德市毕业班质量检测(二)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可用于鉴别NaOH和Na2CO3溶液的是

A. 肥皂水 B. 二氧化碳 C. 稀盐酸 D. 无色酚酞试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甲烷和乙醇都可作为燃料,但甲烷易被压缩而乙醇不易被压缩原因是________;微观上看甲烷分子的构成是________;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Ⅰ_____Ⅱ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明同学发现用G装置比用B装置要好,其突出的优点是_____,实验室也可以用A装置加热某紫黑色固体开制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水变紫红色,其可能原因是_____;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则应在D、E两装置中选择_____。

(3)G装置可用作实验室来制取二氧化碳,多孔隔板上应放的药品名称为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应从_____(填左或右)侧进气,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从G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提取固体氯化钙,则应进行的操作为过滤、_____、结晶、干燥等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