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你想吃菠萝雪糕吗?你想知道菠萝雪糕中散发出菠萝香味的物质是什么吗?它便是戊酸乙酯(C7H14O2),下面就菠萝香味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戊酸乙酯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H:O=7:14:2;
(2)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2:7:16;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4.6%(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分析 (1)根据1个戊酸乙酯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的质量=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1个戊酸乙酯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戊酸乙酯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H:O=7:14:2.
(2)该物质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4):(16×2)=42:7:16.
(3)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frac{12×7}{12×7+1×14+16×2}$×100%≈64.6%.
故答案为:(1)7:14:2;  (2)42:7:16;  (3)64.6%.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最近,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引起全球担忧,《巴黎协定》旨在减少排放、寄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趋势,“节能减排”应该成为各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到问题和应承担的责任.

(1)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提出的一份报告中,论述了过去100多年全球变暖趋势的情况,图甲中的黑点表示从1880年到2000年间的一些年平均气温,Ⅰ、Ⅱ、Ⅲ三条直线则分别表示了近120年来、60年来和20年来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通过比较这三条直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变暖的速率越来越快.
(2)导致今年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是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如图乙是目前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途径,大气中的CO2进入生产者(植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完成的.在工业革命以前,大气中的CO2含量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但之后通过d(填字母)途径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大量增加,从而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3)在我国以汽油为燃料的轿车正在快速进入家庭,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己烷(C6H14),它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2C6H14+19O2$\frac{\underline{\;点燃\;}}{\;}$12CO2+14H2O,某种品牌轿车正常行驶100千米需燃油12升(质量为8.6千克),请通过计算回答:该轿车正常行驶100千米会产生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有多大?(提示:汽油中的成分都以己烷计算,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2克/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
(2)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可以用降温结晶方法;
(3)将180g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是45g;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分别将40℃的甲物质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甲析出晶体量一定大于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B.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隙变大
C.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B.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D.铝元素的核电荷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震荡,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
小明同学却认为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如表:
试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产生气泡则盐酸过量
如果不产生气泡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如图2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 pH 变化趋势的是AC(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分析下列三个化学反应,回答问题
①BaCO3+2HCl═BaCl2+H2O+CO2
②K2CO3+2HNO3═2KNO3 十 H2O+CO2
③(NH42CO3+H2SO4═(NH42SO4+H2O+CO2
(1)BaCO3、K2CO3、(NH42CO3三种不同物质中,都含有的离子是碳酸根离子;
(2)这三个不同的化学反应都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3)从物质分类角度看,反应中的HC1、HNO3、H2SO4都属于化合物中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某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按照如图一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关于图一的曲线说法不正确的是C
A.A点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HCl     D.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2)图二微观图中,生成物里的表示的微粒符号为H2O.
(3)证明盐酸过量,下列的操作及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填序号)
①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②滴加在氢氧化铜中,蓝色沉淀会消失
③加入铁锈,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④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
(4)如果氢氧化钠放置过久,中和反应时意外观察到有少量气泡产生,则原因是可能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5)如图三,一物质悬挂在反应后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不改变温度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加入水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可改变溶液的密度,弹簧秤示数会“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