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钠和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每个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 该反应中是化合反应
C. 原子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 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请回答:
(1)实验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_作用。
(2)实验后,试管中剩余的物质,经过_______、洗涤、干燥可以回收其中的二氧化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第七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某些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红棕色固体 B. 在CuSO4溶液中滴入氨水,产生蓝色沉淀
C. H2还原CuO,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并有水珠生成 D. 鸡蛋壳能溶于醋酸,并产生气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高级轿车常配置一种汽车安全气囊,其内部贮有硝酸铵(NH4NO3),当汽车受到猛烈撞击时,安全气囊会在瞬间弹出,防止驾驶员受伤。撞车时,约在0.01 s内引发安全气囊内下列反应:NH4NO3 =N2O↑+2H2O。
(1)此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氮元素化合价从左到右依次为 ___________。
(2)若有40g硝酸铵完全反应,产生N2O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宣城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 事实 | 结论 |
A | 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合反应并放热 | 所有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
B | 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 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C | 单质中只含同一种元素 | 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D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轻 | 该反应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资料显示,将新制的浓度为5%的H2O2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小红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加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下表所示:
实验1 | 实验2 | |
MnO2 | 0.5 | 0.5 |
5%的H2O2溶液的体积/毫升 | 40 | 待填 |
水浴温度/ | 20 | 80 |
(1)①写出实验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②实验2中应加入5%H2O2溶液__________毫升。
③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_________来比较H2O2溶液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④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_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观察可见:实验①中无明显现象,实验②中产生气泡,实验③中产生气泡更快,据悉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运用推理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以下推理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所以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D. 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2018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喷雾除尘车利用喷雾系统向空中喷射出水雾净化空气,其主要作用是( )
A.减少粉尘污染 B.治理水污染
C.防治酸雨 D.缓解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云南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