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8唐山路南区二模)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为棉花燃烧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t1℃时,20g乙投入到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
B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 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提纯甲
D t1℃时,在50g水中加入15g甲,能得到______g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①:蜡烛在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CO2体积分数的变化
B.图②: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中不断加入Na2CO3和NaHCO3溶液,产生气体质量的变化
C.图③:在高温下,向Fe2O3固体中通入CO,固体质量的变化
D.图④: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NaCl溶液蒸发适量水,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史小明同学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如下:①按图示将铜片小烧杯、白磷(铜圈固定)放在玻璃水槽中,并加入约体积的热水.②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氧化锰和5%的H2O2溶液,③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置住,观察到大烧杯中液面下降,白磷露出并燃烧,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所示装置,试管中装有的是的水,将固体物体①硝酸铵 ②生石灰 ③食盐 ④氢氧化钠固体 ⑤冰块,分别放入试管中。能使U形管右端液面高于左端液面的是_______(填序号),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的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搅拌、静置并冷却至原来温度。下列关于变化后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溶质质量增加
b. 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溶解度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徐州节选)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
猜想一:氢气; 猜想二:二氧化硫;
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和碱性溶液反应
(2)H2+CuOCu+H2O
(实验探究)师生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实验步骤 | 主要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①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 | 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 有二氧化硫生成 |
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 | 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显显现 | 猜想________正确 |
③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向装置A中玻璃管鼓入空气 | / | / |
④冷却,将A中液体用水稀释 | A中液体变为______色 | 有硫酸铜生成 |
(表达交流)
(1)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完成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________。
(反思拓展)若将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装置D玻璃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酸钾是农家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将它和化肥一起施用,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帮助父母合理选择化肥,李明决定对碳酸钾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提供信息)钠原子和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实验与探究)李明参照Na2CO3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 | 实验Ⅱ | 实验Ⅲ | |
实验步骤 | |||
实验现象 | 溶液变红色 | 左边试管中有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产生_____ |
实验结论 | 碳酸钾溶液显_____性 | 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碳酸钾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
(解释与结论)(1)碳酸钾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与某些酸和_____反应。
(2)碳酸钾与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微观角度分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和含有相同的CO。
(拓展与应用)(1)李明建议父母最好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与草木灰混合施用。
A NH4NO3 B CO(NH2)2 C NH4HCO3
(2)从钠原子和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钾原子容易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I中蜡烛熄灭,实验II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 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C. 实验III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D. 实验IV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新疆内高改编)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O2、CO2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研究。
(1)写出装置甲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采用甲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为__________。
(3)小华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乙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省略)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到试管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生成的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 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溶液变红
c 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
(4)小丽同学用丙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请你推测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试用简便的方法证实你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