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某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气体B,气体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B是氨气,氨气的水溶液pH大于7,说明A中一定有NH4Cl,溶液C中有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白色沉淀G是氯化银;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是稀硫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E,说明A中一定有硝酸钡.
解答 解:(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某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气体B,气体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B是氨气,氨气的水溶液pH大于7;故答案为:大于;
(2)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白色沉淀G是氯化银;故答案为:NaCl+AgNO3=AgCl↓+NaNO3或NH4Cl+AgNO3=AgCl↓+NH4NO3;(合理即可)
(3)无色溶液F中溶质有:NaNO3、NH4NO3、HNO3、Ba(NO3)2;故答案为:NaNO3、NH4NO3、HNO3、Ba(NO3)2;
(4)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某固体混合物A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生成气体B,气体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B是氨气,氨气的水溶液pH大于7,说明A中一定有NH4Cl,溶液C中有氯化钠;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因此白色沉淀G是氯化银;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是稀硫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E,说明A中一定有硝酸钡;故答案为:NH4Cl、Ba(NO3)2;混合物A与NaOH反应生成气体通入石蕊试液中变蓝色,加入稀硫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E;
点评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 | 原子的构成不同 |
B | 稀硫酸、稀盐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 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D | 浓盐酸敞口放置,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 浓盐酸具有吸水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来水是混合物 | B. | 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 ||
C. | 0℃时为固态 | D. | 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降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空气由氮气、氧气和稀有气体等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 |
B. | 煤气是由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 |
C. | 空气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 |
D. | 合成材料包括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 |
B. |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 |
C.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因此原子不能再分 | |
D. |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玻璃、松香、固态酒精属于非晶体 | B. | 石墨、盐水、人体属于导体 | ||
C. | 氧化铁、氧气、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 D. | 火碱、纯碱、氢氧化钾属于强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