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是


  1. A.
    麻油
  2. B.
    泥沙
  3. C.
    蔗糖
  4. D.
    汽油
C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来判断本题: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知道溶液的特点,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区别.
解答:A、麻油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分层,属于乳浊液,故A错误;
B、泥沙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有沉淀产生,属于悬浊液,故B错误;
C、蔗糖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也是均一、稳定的,故C正确;
D、汽油不能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待一段时间会分层,属于乳浊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应知道溶液的特点尤其是均一性、稳定性.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红发现松软的面包,酥脆的饼干内部都有许多小孔.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他从面包师那里了解到:此类食品制作过程中常加入蓬松剂,碳酸氢钠就是一种常用的蓬松剂.小红从超市买来一袋蓬松剂(碳酸氢钠),按照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对其进行了探究:
①阅读使用说明:使用时与面粉混合均匀,加水拌和,成型后直接焙制.②观察到样品为白色粉末状物质.③取少量样品加入水,发现全部溶解.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为PH=11.⑤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⑥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加热,产生大量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据上述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通过以上实验判断,形成小孔的气体应该是
CO2
CO2
.你猜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
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或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产生CO2
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或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产生CO2

(2)取少量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用PH试纸测定,显中性.由此你认为碳酸氢钠能使食品蓬松的主要原因是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产生CO2气体,使食品蓬松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会产生CO2气体,使食品蓬松

(3)请你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总结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4)请你写出第6步中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
  △  
.
 
Na2CO3+H2O+CO2
2NaHCO3
  △  
.
 
Na2CO3+H2O+CO2

(5)请你写出你所了解的碳酸氢钠的其他用途
①用作泡沫灭火剂②用作汽水和冷饮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③用于生产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等的疏松剂④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⑤食品工业的发酵剂;⑥用于农业浸种等;⑦用作黄油的保存剂;(任写两种,或其它合理答案)
①用作泡沫灭火剂②用作汽水和冷饮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③用于生产饼干、糕点、馒头、面包等的疏松剂④用于治疗胃酸过多;⑤食品工业的发酵剂;⑥用于农业浸种等;⑦用作黄油的保存剂;(任写两种,或其它合理答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化学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1】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1)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  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来源:]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
CaCO3
CaCO3
,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
Ca(OH)2
Ca(OH)2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使装置内的气体缓缓通过后面的装置.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图曲线所示;

【思考与评价】
(1)当水中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
煮沸
煮沸

(2)A瓶中的NaOH溶液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若50g水垢全部是碳酸钙,则最终应该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22
22
g.
(4)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
MgCO3
MgCO3
(化学式),理由是
水垢中只有碳酸钙时只生二氧化碳质量是22克,实际生成CO2的质量是24g,大于
22g,所以水垢中一定含有碳酸镁
水垢中只有碳酸钙时只生二氧化碳质量是22克,实际生成CO2的质量是24g,大于
22g,所以水垢中一定含有碳酸镁

(5)以上实验
不能
不能
(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研究课题2】为测定氯化钠样品的纯度,取30g氯化钠样品(杂质为氯化钙)溶于水配制成263g溶液,再加入53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在学习《溶液》这一单元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并进行相关归纳,请你作为其中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
【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选取如下生活用品.
物品有:①粗盐;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⑥浓硫酸;⑦二氧化锰;⑧KMnO4仪器任选.
(1)通过该探究活动,小红得出结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为了安全起见,小红同学进行浓硫酸和蒸馏水混合的操作是
 

【活动二】小明以“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为课题进行探究,其用品和操作示意图如表: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精英家教网
(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2)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食盐,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活动三】小聪同学为了探究某一实验目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粗盐溶解→粗盐水过滤→滤液蒸发→计算→称量(氯化钠:2.5g,水:47.5g)→溶解
(1)“滤液蒸发”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
 

(2)小聪同学的探究目的是
 

【活动四】小伟对“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一课题进行探究.
(1)小伟从日常的事实:①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②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分析得出:物质溶解性有
 
 
决定.
(2)还有哪些因素对物质溶解性有影响?小伟对此假设是:温度越高,物质溶解性越强.小伟决定用对比实验法来验证,该方案中应控制的条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天然水中一般都溶有Ca(HCO32、Mg(HCO32等物质,在加热条件下,这些溶解的物质会变成溶解度更小的碱和碳酸盐等其它物质,所以热水壶中常会形成由碱和碳酸盐等组成的水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水垢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研究.
【研究课题】探究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中一般都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碱等的混合物).同时,他们还查阅到下列有关物质的溶解性:
物  质 Ca(HCO32 Mg(HCO32 Ca(OH)2 Mg(OH)2 CaCO3 MgCO3
溶解性 可溶 可溶 微溶 不溶 不溶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CaCO3,可能含有Ca(OH)2
 

【设计方案】(1)甲同学对是否含有Ca(OH)2进行了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例现象 实验结论
 
 
水垢中无Ca(OH)2
(2)乙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的装置,利用一定量的水垢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待产生气泡停止后,测量B装置增加的质量,从而推出混合物的组成.这种方案受到丙同学的反对,其反对的理由是
 

精英家教网
(3)丁同学将装置进行了改进,采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25g水垢试样放入烧瓶中,加入足量盐酸溶液;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C装置增加的质量;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④再次称量C装置增加的质量;
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C装置中物质质量不变;
⑥测得C装置增加的质量为12g.
①B、E装置中所盛试剂分别为
 

②待烧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其目的是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信息你认为该水垢的成分是
 
(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课堂三级讲练化学  九年级(上) 题型:059

(1)学生甲取一支蜡烛,发现是白色的固体.该学生做下列实验:

①从蜡烛上用小刀切下两块石蜡,将一块放入水中,发现它不溶于水,浮于水面.

②将另一块石蜡放在如图所示装置上加热,发现石蜡很快熔化.

③根据学生甲的实验,你能总结出石蜡有哪些性质?

(2)学生乙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①蜡烛火焰分为________层(如图a所示),蜡烛边燃烧边________.将一块铝片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后,发现铝片上有________色的物质生成,该物质是________.②取一干燥的烧杯放置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上有________出现.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如图b).

(3)学生丙观察到蜡烛熄灭后出现白烟,它是怎样形成的(如图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