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海洋是丰富的化学资源宝库.通过晾晒海水,可得到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为得到比较纯净的NaCl(不考虑可溶性杂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分别是:
a、烧杯,b、铁架台.
(2)操作②、③中都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②引流 ;③搅拌.
(3)在操作③中看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分析 (1)根据常见的化学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操作②、③分别是过滤、蒸发操作,结合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仪器a是烧杯;仪器b是铁架台.
(2)操作②、③分别是过滤、蒸发操作,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引流、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
故答案为:(1)烧杯,铁架台;(2)②引流;③搅拌;(3)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与步骤、过滤与蒸发操作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我们学习过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道了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AC(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2)某实验室的仪器柜里有如下仪器:

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时,不可能选择的仪器是②⑤(填序号).
(3)老师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为了完成该实验,有四位同学组装了以下发生装置,你认为最合适的一套装置是D(填序号),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下列微粒中,最外层电子结构不稳定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I: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II: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III: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编号实验I实验II实验III
反应前/g4.8112.6118.4
反应后/g8.0112.4118.4
(1)在实验I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因为反应物的质量没有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所以生 成物MgO的质量比Mg的质量大.
(2)实验II中发生反应共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2g.
(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III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4)实验I、II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实验II的反应应该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是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请指出图中两个明显的错误处:
错误①:瓶塞正放在实验台上;错误②称量物放右盘,砝码放左盘.
(2)错误操作改正后,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②⑤①③④.
(3)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2.5 g,称量时天平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④.
①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          ②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
③右盘中减少砝码                    ④左盘中增加食盐
(4)下列操作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ABC(填字母).
A.⑤操作中所用的氯化钠含有杂质         B.①中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用量水时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47.5mL    D.④中向烧杯中注水时有少量水溅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现有①液氧 ②纯净的空气③冰水混合物④二氧化锰⑤石灰水⑥氯酸钾 ⑦过氧化氢溶液  ⑧水银⑨加热高猛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剩余物⑩医用生理盐水: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②⑤⑦⑨⑩属于纯净物的有(填序号)①③④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中一定有氧分子存在的是(  )
A.液态空气B.C.二氧化碳D.过氧化氢(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从一杯蔗糖溶液的上部取一些,测定它的密度为a克/厘米,再从下部取一些,测定它的密度数值应为(  )
A.大于aB.小于aC.等于a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3.物质A、B、C、D均为单质,物质A′、B′、C′、D′均为氧化物;A与A′、B与B′、C与C′、D与D′含有相同元素.它们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A′→C′,A+B→B′,B′+D′→D,且A与D能发生反应(注:所需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已省略).
(1)B的物质名称是碳.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2H2O2$\frac{\underline{\;MnO_2\;}}{\;}$2 H2O+O2↑;
②B′+D′→D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③A与D反应3Fe+2O2 $\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3)若要实现D→C的转化,所需试剂是稀硫酸(或稀盐酸).
(4)将A与B反应的某生成物与C’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要证明该反应确实发生,应选择的试剂是石蕊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