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勤于观察,善于分析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碘盐中的“碘”指碘原子
B.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是混合物
C.将煤块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降低煤的着火点
D.向无色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中一定不含氧气

分析 A、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
B、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含有杂质;
C、根据促进燃烧的条件分析;
D、根据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中含有少量的氧气也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分析.

解答 解:A、食用碘盐中的“碘”指碘元素,而不是碘原子,故错误;
B、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C、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料的燃烧.把块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煤的燃烧.着火点一般不变,故错误;
D、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中含有少量的氧气也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将镁放入NH4Cl溶液反应,发现有气泡产生.询问老师后得知镁与NH4Cl溶液反应能生成气体和一种盐.为了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NH4Cl溶液显酸性:
②NH3+HCl═NH4Cl    2NH3+H2SO4═(NH4)SO4
③2NH3+3CuO$\frac{\underline{\;\;△\;\;}}{\;}$3Cu+N2+3H2O
【探究实验】
(1)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不变红色,则该气体中无HCl气体.
(2)为了探究其它气体是否存在,又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①A中溶液变红色,证明有NH3气体(填化学式);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氨气.
③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玻璃管内壁出现水珠,说明有氢气.
【实验结论】镁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NH3和H2.还生成一种盐的化学式是MgCl2
【实验反思】
(1)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小林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气体,就能说明HCl气体不存在.请你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合理,因为氨气能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即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不能共存,既然气体中含有氨气,则一定不含有氯化氢气体.
(2)小敏同学为了更加充分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有氢气,她在B装置的玻璃管后面再连接了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观察实验过程中U型管中的物质是否变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生铁和钢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959年我市金庭镇华堂村果农引进红心李接穗嫁接了1000多株李苗,结果后发现其中50多株李树所结的果实外形似桃、成熟晚、品质明显优于红心李,遂起名“桃形李”,丙逐渐在金庭镇扩大种植.桃形李有“江南名果”之美誉,它外形美观、果肉松脆、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大家喜爱.

(1)桃形李的嫁接培育方式属于无性生殖(选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图中所示的一个桃形李是由子房发育来的.
(2)要想获得桃形李的高产,管肥水和防病虫是两个重要因素.果农一般全年会在一亩地中施足有机肥40担(一担等于50千克)或复合肥30公斤,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BD.
A.碳酸钾       B.硝酸钾       C.硝酸铵        D.磷酸铵
(3)桃形李的主要病虫害是蚜虫、介壳虫、食心虫、白粉病等.春季花芽期被蚜虫危害严重的植株涌现全面不结果.果农常使用吡虫啉溶液杀蚜虫.纯品吡虫啉是一种无色晶体,其化学式是C9H10ClN5O2,现有5.11千克浓度为10%吡虫啉溶液,则该溶液中含有效氯(氯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1)中国制造业正在持续发展,汽车制造是重庆制造业的一个代表.下列汽车组件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BCD(填序号).
A.钢铁车架   B.涤纶座套   C.合成橡胶轮胎    D.聚乙烯树脂仪表盘
(2)亮亮做家务时接触到下列用品
用品脱氧剂洁厕灵炉灶清洁剂
有效成分还原铁粉盐酸氢氧化钠
①他清理垃圾时发现一袋脱氧剂,拆开后看到还原铁粉已生锈,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氧气反应.
②他选用洁厕灵清除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③他清洗炉灶时戴上橡胶手套,以防清洁剂与皮肤直接接触,其原因是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某工厂丢弃的废铜屑(其中混有少量生锈铁屑),活动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制取胆矾,他们设计了下面的两种制取流程.已知:
①Cu+Fe2(SO43=CuSO4+2FeSO4
②Cu+2H2SO4(浓)$\frac{\underline{\;\;△\;\;}}{\;}$  CuSO4+SO2↑+2H2O;
③2Cu+2H2SO4(稀)+O2$\frac{\underline{\;\;△\;\;}}{\;}$ 2CuSO4+2H2O;请回答:

(1)操作①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2)溶液A的溶质有FeSO4或CuSO4或H2SO4(只写其中一种,写化学式),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3)两种方法比较,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方法Ⅱ,操作②的操作名称是蒸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30克a物质加入到50克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克溶液吗?
不能(填写“能”或“不能”)
(3)将t1℃,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或c<a<b)
(4)已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若要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水是生命之源,通过化学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1)要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可向其中加入活性炭;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2)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还补充了氯胺(NH2Cl)、臭氧(O3).用 NH2Cl消毒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2Cl+X═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是H2O; HClO中Cl的化合价是+1.
(4)图1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t1℃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

①t1℃时,A(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②当温度为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将t3℃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 (填“>”、“<”或“=”).
④向100g t2℃的水中加入35g a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a物质溶于水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试管.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A(填装置序号).
(3)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成氨气(NH3),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B(填装置序号).
(4)图中的C、D、E三种装置,均可用如图F装置代替,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CO2、CO2从F装置的b(填“a”或“b”,下同)导管口通入;若用F装置进行排水法收集O2,可先在F装置中装满水,然后将O2从F装置的a导管口通入.
(5)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成红色,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加热后溶液又变成紫色的原因:H2CO3$\frac{\underline{\;\;△\;\;}}{\;}$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