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请结合如图1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铁架台.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为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可采用的装置组合为DFE,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关闭D中活塞,固液分离.
(4)为了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也能发生反应.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活塞和弹簧夹K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盐酸逐滴滴加入A中锥形瓶,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现象时,关闭活塞,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实验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B中锥形瓶,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A瓶中液体进入B瓶中,且B瓶中出现白色沉淀的现象并且溶液呈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请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锥形瓶B中溶液最后呈红色不能(填“能”或“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有剩余.

分析 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关闭D中活塞,固液分离;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盐酸逐滴滴加入A中锥形瓶,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现象时,关闭活塞,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实验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B中锥形瓶,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A瓶中液体进入B瓶中,且B瓶中出现白色沉淀的现象并且溶液呈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锥形瓶B中溶液最后呈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有剩余,因为生成的碳酸钠显碱性.

解答 解:(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故答案为:铁架台;
(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B,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关闭D中活塞,固液分离;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DFE,关闭D中活塞,固液分离.
(4)实验一: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稀盐酸逐滴滴加入A中锥形瓶,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现象时,关闭活塞,证明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实验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推入B中锥形瓶,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K,观察到A瓶中液体进入B瓶中,且B瓶中出现白色沉淀的现象并且溶液呈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锥形瓶B中溶液最后呈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有剩余,因为生成的碳酸钠显碱性;故答案为:实验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实验二:A瓶中液体进入B瓶中,且B瓶中出现白色沉淀(实验现象一定要写到白色沉淀才得分);CO2+2NaOH=Na2CO3+H2O;不能;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干燥和实验探究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CH4)气体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Na2CO3(NaOH)溶液 检验 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C Na2CO3(NaHCO3)固体 除杂 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变
 DMnO2(KCl)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乙烯是水果的催熟剂,是化工、医疗、高新材料的重要原料.5.6g乙烯不完全燃烧发生如下反应:2X+5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4H2O+2C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O
B.该反应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2:9
C.该反应中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有4种
D.若增加3.2g氧气则不会有CO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过氧化氢(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1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底部有硝酸钾固体剩余)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固体继续溶解.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B.氯化钠C.硝酸铵D.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选项ABC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吸收生成的四氧化二铁集气瓶中的水: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便于观察氧气何时收集满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饮用水的净化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贮存、净化、输水.水库将雨水、江河和溪流里的水汇集贮存起来,净化时首先在水中加入沉淀剂,这些物质可以使悬浮在水中不溶性颗粒逐渐的沉降下来.如图是水的净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常用的沉淀剂(絮凝剂)有明矾;
(2)若A中是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过滤;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要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若B中是粒状活性炭,其目的是吸附.
(4)进入水管网或水塔中的水是否是纯净物否;理由还含有可溶性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在化学课上老师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无明显现象.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①CaCl2溶液可与Na2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明显现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与CO2、H2CO3等物质反应.
【实验一】证明反应物之一CO2消失了
(1)同学门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满CO2的广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一会儿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气球变鼓.并据此现象判断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2)老师提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使气球变鼓,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据此,你认为上述实验应做的改进是设计对比试验,用同样体积的水与同样的二氧化碳,观察气球的形变.
【实验二】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的石灰水,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方案二:打开瓶塞,向实验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新物质Na2CO3生成.
(1)写出方案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2)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方案一,理由是装置中有剩余的二氧化碳气体,水中也能溶解部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铁生锈需要消耗氧气,暖宝宝中的发热剂是铁粉、水和食盐等,发热剂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见如图),以下对此改进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铁生锈的过程属于缓慢氧化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此实验中发热剂的多少不影响测量结果
D.此实验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8.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