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B.相同分子数的CO和CO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
D.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分析 A、根据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考虑;B、根据氧元素质量=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考虑;C、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 解:A、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所以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小于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故A说法错误;
B、氧元素质量=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同分子数的CO和CO2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6×1:16×2=1:2,故B说法正确;
C、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C说法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故D说法正确.
故选AC.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原子中各量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华和小慧两位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实验前小华向水中加入硫酸钠固体.则检验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
小慧在做实验时误将氯化钠当成硫酸钠加入水中,结果在检验b气体时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慧一起就这一异常现象开展了研究.
【定性研究】
1.小慧猜想刺激性气味气体是氯化氢或氨气.小华则认为一定不是氨气,理由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没有氮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氨气.在老师指导下得知:①食盐水通电时发生反应: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②氯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由此可推测该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氯气.
2.为确定剩余溶液中的溶质,小慧进行如下实验,请帮她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剩余溶液,滴入氯化铜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②将①中反应后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小华则认为实验②不能确定一定有氯化钠,理由是①的反应中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生成物中有氯化钠,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定量研究】

两位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取上层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镁过量,如果没有明显现象,说明氯化镁不过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2)计算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1.6%.
(3)若步骤④中缺少洗涤干燥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近几年来,科学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 4NO+6X,则X的化学式是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b的名称,a是试管,b是酒精灯.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选择装置C收集氧气.
(3)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H4Cl+Ca(OH)2$\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填装置编号).
(4)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不能选用下列干燥剂中的B(填序号).
A.固体氢氧化钠               B.浓硫酸               C.生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是①试管,②铁架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选择收集氧气的装置是C,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收集满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停止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
(4)已知:将亚硫酸固体与1:1的硫酸溶液混合,即可制得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比空气重.
制取二氧化硫气体的发生装置是B,收集装置是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

(1 )“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该实验得出了原子是由和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的.在图1所示的线条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根据图2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微粒共能表示种3元素,BE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2O.
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CD(填字母).
③图中表示的阴离子是O2-(用离子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对它进行研究:

(1)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名称是氧,在化学反应中,该元素的原子容易得电子,变成O2- (填符号);原子序数为1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上述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H2O.
(2)我发现如下规律: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超过8个;
②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
③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
④同一周期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由1-8依次排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下列推出的结构正确的是(  )
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氧化物一定属于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在写化学式时,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所以NH3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价
C.一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氧化碳
D.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纯净物都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蛋白质在人体胃肠内与水反应,最终生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丙氨酸(C3H7O2N)就是其中的一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一个丙氨酸分子中共有13个原子;
(2)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9,丙氨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8;
(3)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5.7%(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