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如图1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
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直流电(填直流电或交流电),由图可知A端为正极
(2)与A端相连按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3)若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4mL.
(4)结合水电解的实验和如图2所示的水电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你能从图中能得出哪些结论(任写三条).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②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分析 电解水通入的是直流电,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体积比是1:2.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表示:每两个水分子分解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根据对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的理解,归纳在此变化过程中可得到的规律或认识.

解答 解:(1)电解水所用电源为直流电,由图可知,A端连接试管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A端为正极.
(2)由上述分析可知,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
(3)若与B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该气体是氢气,则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为氧气,由于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与A端相连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4mL.
(4)由电解水的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可知,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等.
故答案为:(1)直流,正极;(2)氧气,带火星的木条;(3)4mL;(4)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②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③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等.

点评 化学变化的实质为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在此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B.食品包装中用一小袋生石灰做干燥剂
C.聚乙烯塑料可以制成食品保鲜袋
D.缺钙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乙两物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I是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Ca(OH)2,HCaCO3
(2)写出下列方程式
反应①:Fe+2HCl=FeCl2+H2
反应②: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刷漆(写一条).
(4)其中M属于盐(填“酸”、“碱”、“盐”、“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构建知识网络可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联系.如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盐类物质(填物质类属),选择你所熟悉的属于M的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物质与盐酸反应CaC03+2HCl═CaCl2+H20+C02↑.
(2)不论是硫酸还是硝酸,都具有与盐酸相类似的反应.这是因为盐酸、硫酸和硝酸溶液中都含有H+(填微粒符号)
(3)微观角度看,HCl与碱(如NaOH)反应实质是H+与OH-等微粒结合为水.
(4)在一次化学探究活动中,同学们用一定体积10%的盐酸与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右图表示的是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的曲线.
①根据曲线图,可以判断该实验是B(填序号).
A.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②根据曲线图可知,当加入的溶液体积为10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③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右图表示的是溶液温度(纵坐标)与加入溶液的体积(横坐标)变化关系的曲线.
a.从加入溶液的量在2mL~10mL之间的曲线图,可推断该反应是放热(填“吸热”或“放热”).
b.10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1.10g/mL)含NaOH1.1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Na2CO3-CO2B.CO2-COC.Cu-Cu(OH)2D.H2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根据下面实验室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性质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B装置的作用是干燥氢气,不能取消B装置的原因是排除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对氢气还原氧化铜产物水确定的干扰.
(2)C装置盛放氧化铜的玻璃管中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管内壁上有水雾出现.
(3)C装置的一个显著优点是充分利用未反应完的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
(4)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氢气一会儿,然后再加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赶尽管内的空气,避免爆炸隐患.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入氢气.
(5)该装置可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和可燃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20.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为A(填序号,下同),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若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中回收二氧化锰(固体中只有MnO2不溶于水),可通过以下四步实验进行回收,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da(填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4)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C装置来收集.E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主要目的是(填序号)ac
a.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b.防止水分蒸发   c.防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