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屠呦呦因创造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青蒿素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青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青蒿素属于混合物
B. 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C. 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1个氢分子
D. 青蒿素由3种元素组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保证实验安全,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 用完酒精灯后,用嘴吹灭
B. 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C. 加热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D.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干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请解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1)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中海水含有大量氯化钠,氯化钠是由____和____(填符号)构成。
(2)电解水实验示意图试管A中收集到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由该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其理论依据是____。
(3)实验Ⅰ中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若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则原因可能是____(任答一条即可)。
(4)生活中可用____(填试剂名称)来鉴别硬水软水。实验Ⅱ可将硬水软化,该操作的名称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实验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碳酸(H2CO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表示为H2CO3CO2↑+H2O,对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碳酸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B. 每个碳酸分子在加热条件下,可以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水分子
C. 每62份质量的碳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和18份质量的水
D. 通过碳酸分解,我们能得到,碳酸中一定含有CO2和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完成下列基础化学实验。
Ⅰ.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如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完之后,_______________,缓慢的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4)选用F收集氢气时,氢气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Ⅱ.如何证明盐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可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实验二: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观察到的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看到_____________(反应现象),也证明了盐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对实验一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实验一结束后,试管内的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和HCl 猜想二:NaCl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
A.紫色石蕊溶液 B.Cu C.AgNO3 D.Na2CO3
【讨论交流】小莹同学认为滴入NaOH溶液,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你认为小莹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外国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期末试卷 题型:简答题
结合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9%的NaCl溶液,需NaCl______g;
(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当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时,应使用______滴加;
(3)操作D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
(4)上图操作中,一定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赣州市提前招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建立节约型社会。节约能源,应从我们身边做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B. 天气太热,中午放学后,开着电风扇给教室降温
C. 夏天洗澡擦肥皂时,关上喷头
D. 双面草稿纸只用一面就丢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