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以下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用凹透镜制作近视镜
B.碳酸氢铵不和熟石灰混合施用是为了防止氮元素的损失
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是为了隔绝空气
D.热水器安装烟囱是为了防止CO2中毒

分析 用凹透镜制作近视镜,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碳酸氢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时能降低肥效,二氧化碳无毒.

解答 解:A、用凹透镜制作近视镜.正确;
B、碳酸氢铵不和熟石灰混合施用是为了防止氮元素的损失,因为铵态氮肥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能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正确.
C、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是为了隔绝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
D、二氧化碳无毒.错误;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灭火的方法及其铵态氮肥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4%的氯化钠溶液50g.
(1)稀释过程中需要加水25g.
(2)配制过程中除了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主要有哪些?
(3)配制过程中,哪些操作可能导致配制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写两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化合物,B、D为单质,它们之间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请回答:
(1)若D为密度最小的气体,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实验室收集干燥的D气体的方法.
(2)若A为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C为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并写出B的一种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016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早、更涝的未来”,气候变化正在影响我们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
B.用二氧化碳和水等合成新型燃油,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
C.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化工厂通过加高烟囱来排放废气,以防止形成酸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
B.过程Ⅰ和过程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未改变
C.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8.甲与C所含元素种类相同,甲溶液分解的产物与其它物质有如图转化关系,请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A在反应①中起催化作用,甲溶液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2)反应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蓝色沉淀属于碱(填“酸”、“碱”或“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某科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熟石灰(填物质名称).
(2)反应②为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3)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盐是CD.(可多选)
A.KNO3  B.HCl C.CuCl2D.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明同学为了测定市面销售的某品牌纯碱(杂质为氯化钠)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1.0g样品;
②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10.0%氯化钙溶液;
③将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到的白色固体.
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烧杯Ⅰ烧杯Ⅱ烧杯Ⅲ
加入10.0%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55.5120.0150.0
白色固体的质量(g)5.010.010.0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2)在图中绘制出白色沉淀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图(图上要注明白色沉淀、氯化钙溶液的相关质量).
(3)充分反应后,烧杯Ⅱ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2015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有同学在做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时,意外发现铁丝的表面有少量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事后他们对该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想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该气体可能是H2、O2、SO2中的一种或几种.
【分析讨论】经过思考分析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可能是SO2,理由是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现象不符.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大家分别设计实验:
甲同学认为是氧气,设计了验证方法收集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乙同学认为是氢气,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先装入足量的颗粒状铁,再加入适量的水将长颈漏斗下端液封,将铁丝改为颗粒状铁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打开活塞K1、K2,先通一会儿氮气,通入氮气是为了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
(4)关闭K1从长颈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关闭K2;实验现象:A中出现大量气泡,长颈漏斗内液面不再下降甚至上升.
(5)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K2,在尖嘴处引燃气体,然后倒扣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现象:B处气体安静的燃烧并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结论】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反思】①A中的长颈漏斗除了起到添加药品的作用,还可起到缓解瓶内压强的作用.若将该实验装置的长颈漏斗改为分液漏斗,是否可行?否(选填“是”或“否”).
②丙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方案有缺陷,如果生成的气体是O2和H2的混合气体会有安全隐患,为避免造成危险,点燃前应该检验气体的纯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