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他们所戴的下列物品中,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B
A、塑料保鲜膜         B、棉布围裙           C、合成橡胶手套
(2)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元素(原子、分子、元素)
(3)若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出蚁酸),可用下列物质之一涂抹以减轻疼痛,该物质是C
A、食醋(pH<7)B、食盐水(pH=7)C、肥皂水(pH>7)
(4)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需要施加下列肥料中的B(填字母)
A、K2CO3          B、NH4Cl          C、Ca(H2PO42

分析 (1)根据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纤维,合成材料则是人工合成,非天然存在进行解答;
(2)根据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进行解答;
(3)根据题意,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使人皮肤肿痛,为了减轻人的痒痛,可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由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4)根据含有氮元素的肥料为氮肥进行解答.

解答 解:(1)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纤维,合成材料则是人工合成,非天然存在,塑料、橡胶均属合成材料,只有棉布围裙是天然纤维;故选B;
(2)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故填:元素;
(3)根据题意,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使人皮肤肿痛,为了减轻人的痒痛,可以涂抹显碱性的物质.
A、食醋的pH<7,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B、食盐水的pH=7,显中性,故选项错误.
C、肥皂水的pH>7,显碱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C;
(4)含有氮元素的肥料为氮肥,所以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需要施加氮肥,氯化铵属于氮肥.故填:B.

点评 此题是关于生活中化学的考查,以识记型知识为主,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属基础类知识考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化学用语可准确、规范地表示微粒子、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填写下列空格:
(1)现有氢气、氧化钙、碳酸、氧气四种物质,其中:(填写化学式)
①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是O2
②可乐中含有的一种酸是H2CO3
③可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CaO
④可用作清洁高效的新能源的是H2
(2)氢氧化钠和氧化钙都属于碱,他们的化学性质具有通性是因为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但因为它们的阳离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也存在差异,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它们的差异性Na2CO3+Ca(OH)2=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泥水过滤B.黄瓜榨汁C.菜刀生锈D.海水蒸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低碳生活”成为热点话题.“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造成危害是温室效应;
(2)请你举二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做法:双面使用纸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能源、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1)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产生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破坏环境.
(3)阜康市二中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A、B、C三个实验.

①白磷能够燃烧的实验是(填序号)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②对比实验B和C可以得到燃烧所需的一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才能够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CO2的性质
(1)如图的两个实验中相同的现象是试管内液面上升
(2)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导致试管内压强降低,如果实验时轻轻摇晃一下试管(注意不要使试管口离开液面),则能使该现象更快产生,你认为原因是增大了二氧化碳和液体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对含杂质的固体Co进行提纯(杂质既不参加反应也不发生汽化).反应原理是含杂质的固体Co(X)与HCl气体(M)在900℃高温下反应,生成气态产物.当温度降至600℃时,该气态产物发生逆向反应,重新生成固体Co(Y)和HCl气体.
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可表示为:Co(固)+2HCl(气)$\stackrel{900℃}{→}$CoCl2(气)+H2(气)$\stackrel{600℃}{→}$Co(固)+2HCl(气).
下列关于该提纯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容器1的温度是900℃B.容器2中的固体Co比容器1中的纯净
C.气体Y是CoCl2和H2D.杂质的沸点高于9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娜及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黄铜中铜和锌的含量及其性质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
HCl+AgNO3═AgCl↓+HNO3,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这个反应在化学上用于检验和鉴别.
【提出问题】测定黄铜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设计并进行实验】
①先将黄铜在热碱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除去表面的油污.然后再放在稀盐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取少量研碎,称取质量为ag.
②将ag试样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③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请将此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④称取固体的质量为bg.
⑤计算出黄铜中锌和铜的质量分数$\frac{a-b}{a}$×100%;$\frac{b}{a}$×100%;
【拓展探究】
①重复【设计并进行实验】步骤1.
②将ag试样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锌和硝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2AgN03=Zn(N032+2Ag.
(2)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3)同学们对蓝色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只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①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②溶质为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4)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猜想①成立
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猜想②成立
方案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
滴稀盐酸
滤液无明显变化猜想①成立
生成白色沉淀猜想②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下列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将pH试纸投入待测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B.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根据试纸呈现颜色,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沾在pH试纸上晾干后再对照标准比色卡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