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
B.C、H2、CO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不会发生变化
D.在化学变化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不能与碱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但一氧化碳不能与碱溶液反应,不能用碱溶液能吸收CO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C、H2、CO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C、H2与氧化铜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但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原子中的电子数会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的特征、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测得剩余固体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3,则已反应的氧化铜与原氧化铜的质量比是( )
A.3:5 B.2:5 C.2:3 D.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探究C0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3)中的现象是 ;
(2)上述四个装置中都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原因是 ;
(3)另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和NaOH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 ;
(4)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CO2和NaOH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今有A、B、C、D、E五种装置如图所示
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所选装置用其代号字母表示)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的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用 ,收集装置选用 ,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选用 ,收集装置选用 ,该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硫化氢是一种无色且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可形成一种酸溶液﹣﹣氢硫酸.实验室用硫化亚铁跟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试回答:
①硫化氢气体具有臭鸡蛋气味,这是硫化氢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②硫化氢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③实验室制取H2S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用B,收集装置应选用C(填仪器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制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十分广泛,但若使用不当也易造成损坏.
(1)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 相互作用的结果.
(2)试举一种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
(3)放置在空气中的铝制品却不易被腐蚀.请你分析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4)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大多是合金,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金的是 .(填字母)
A.玻璃杯 B.切菜用的砧板 C.不锈钢菜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6H2O+2X.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S
B.可以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C.CO、CO2都是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
D.CO不仅能作燃料还可用于冶炼金属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