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 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 b 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一扇即灭,是因为缺少了空气所以无法继续燃烧

分析 A、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
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C、根据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分析回答.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

解答 解:A、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在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而不是为了延迟煤燃烧的时间,故A错误;
B、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错误;
C、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
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不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燃烧及灭火的现象,明确常见的做法是否有利于充分燃烧,并注意在生活中做到燃烧充分及合理利用能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生铁和钢中最主要的元素是铁元素.用铝壶烧水主要利用铝良好的导热性.
(2)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的原因4Al+3O2═2Al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
(1)一个氢原子H,(2)三个碳酸根离子3CO32-
(3)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4}{C}$O2
(4)氧化铁的化学式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合理利用化学物质会提高生活质量.下列物质的利用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是(  )
A.加碘食盐用于调味B.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甲醛用于肉类保鲜D.小苏打用于制糕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下列各图是同学们所熟悉的实验装置,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长颈漏斗.
(2)实验室若用KMnO4 药品选择B装置制备氧气,装置还需要改进部分是需要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另需要收集一瓶氧气完成铁丝燃烧实验,选用的装置是F (填字母).
(3)在实验室里若选用A、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Cl+CaCO3═CaCl2+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如图是用手势OK表示初中常见的化合或分解反应中生成水的不同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质分别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水(如图中的H2O2、O2).则物质X一定不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2B.H2CO3C.CH4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1)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4.5g.
(2)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 杯、胶头滴管、量筒和玻璃棒.
(3)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将不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与 丙烧杯中溶液溶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丁烧杯中的溶液(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水资源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但共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2.53%.
(2)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水量很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措施不能用来控制和降低空气中PM2.5浓度的是(  )
A.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B.加大老旧机动车更新力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
C.减少学生户外运动时间,避免呼吸道疾病
D.抓好建筑工地扬尘的控制和管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