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节日需要的大型升空气球充入的气体最好是(  )
A.氢气B.氧气C.氦气D.二氧化碳

分析 根据安全角度考虑,在选择气体的时候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①该气体的密度要比空气小很多,②充入的气体要不易燃.

解答 解: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但氢气具有可燃性,容易引起爆炸,从安全角度考虑不能用来充气球;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能用来充气球;.
C、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可以用来充气球;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能用来充气球;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氧气、氢气、氦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某同学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装置见如图:
(1)实验中玻璃管里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观察到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前“通入CO”与“开始加热”的顺序是先通入CO再开始加热;
(3)实验后“停止通入CO”与“停止加热”的顺序是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
(4)实验要在装置末端a处燃着一盏酒精灯,其作用是防止一氧化碳对大气的污染.
(5)写出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6)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
加热,以防发生爆炸.检验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噗,证明空气已经排尽.
(7)待四氧化三铁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A处,在断开A、B之前应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A处玻璃管冷却.若不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可能出现的后果是石灰水回流至A处玻璃管中,导致玻璃管炸裂;反应生成的铁被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研究小组对用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条件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与现象】
①往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②往盛有5mLw%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gMnO2,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③往盛有5mLw%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agFe2O3,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④将②③反应后试管内剩余物经过滤、干燥、称量,分离出的固体都是ag.
【结论】(1)MnO2、Fe2O3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小华同学对此提出质疑:还需增补一个实验才能确实得出正确结论,其理由是上述实验不能说明MnO2和Fe2O3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需增补的实验是将分离出的固体放入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有气泡产生,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复燃.
(2)实验②、③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w%)以5%为宜.
【进一步实验】研究小组还对溶液浓度、催化剂的种类等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下表选取了部分实验数据:用足量等体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浓度
时间(min)
条 件
30%15%5%
加入ag MnO20.20.82.0
加入ag Fe2O37.09.016.0
问题(3)从上表中能得出哪些结论?(写两点)MnO2比Fe2O3催化效果好、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3g/L),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

请计算;(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是多少?
(2)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ABC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12345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510152025
溶液的质量/g5560656767
A.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
C.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D.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5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与a试管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负极.
(2)实验中,a试管中产生气体速度较快,原因是水通电分解出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二者气体体积之比为1:2.
(3)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4)如用微观的角度来分析通电分解水的过程,则此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5)通常状况下,水0℃时结冰,结成冰后,水分子之间的空隙将B.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6)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达标方可以成为生活饮用水.
a.感官性指标的主要要求为:①不得呈现异色;②不得有异味:③不得含有肉眼可见颗粒物;④水应澄清透明.净化水时,前两个指标可以利用活性炭(填物质名称)的吸附作用而达到;后两个指标可以通过加入混凝剂反应、沉降,然后通过过滤(填操作名称)而达到.
b.化学指标中含有测定水的硬度等,请简述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样品,滴入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肉眼可见的实验现象,再加上分析推理,来认识分子的性质和确认分子的真实存在.
【实验理解】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2)本实验用到对照的方法,起对照作用的是C不变色和B变色.
(3)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项目是E.
A.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子之间有间隔       D.A烧杯和B烧杯内的溶液都变红
E.A烧杯内的溶液变红      F.A烧杯和C烧杯内的溶液都变红
【实验延伸】
某同学对浓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的速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①制备“标准色”溶液:取浓度为20%的5mL浓氨水、20mL酚酞溶液注入小烧杯,并给小烧杯蒙上塑料薄膜.
②另取适量药品用一只大烧杯和两只小烧杯仿照上图进行实验,观察并测定酚酞溶液变成“标准色”所需的时间.
【问题探究】
(4)给“标准色”溶液的小烧杯蒙上薄膜的作用是防止氨分子扩散,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
(5)想尽快使酚酞溶液变成“标准色”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方法是①用更大浓度的浓氨水②给浓氨水适当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为: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