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试回答:

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渐加入烧杯中,当溶液刚好由     色变为       色时,停止加入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中,某同学不小心又多加了几滴稀盐酸,这时溶液的PH  7(填“>”、“<”或“=”)。若要除去实验(2)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

 

【答案】

(1) 红 无 HCl+NaOH===NaCl+H2O 

(2)<    

(3)NaOH(或NaCO3 NaHCO3

【解析】试题分析: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的中和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为了确定是否发生了反应,滴加酚酞试液通过颜色的改变,确定是否发生了反应。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当滴加盐酸溶液时,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HCl+NaOH=NaCl+H2O),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当滴加盐酸的量过量时,溶液呈酸性,PH<7,但溶液颜色不变。要除去实验(2)中过量的盐酸,也就是要除去过量的H+,可用碱性溶液,如NaOH(或Na2CO3)等。

考点:本题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点评:在中和过量的盐酸时,可用氢氧化钠也可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但不能选择其它的,因为选择其它的会引进新的杂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35、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请填下列空格:
(1)该图中的气体发生器对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固体和液体反应
反应不需要加热

(2)该实验是利用反应产生的气体将广口瓶的液体排入量筒,根据排入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来来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的,则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的错误是
广口瓶左右两侧导管接反了

(3)将上述装置中的错误改正后,利用该装置测得的气体体积也会比准确值偏大,其主要原因是
测得的体积包含了发生器中加入液体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试回答:
(1)步骤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呈
色.
(2)步骤②: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当溶液刚好变成
色时,停止加入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NaOH+HCl═NaCl+H2O

(3)实验中,某同学不小心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的pH
7(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广东)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试回答:
(1)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当溶液刚好由
色变成
色时,停止加入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NaOH=NaCl+H2O
HCl+NaOH=NaCl+H2O

(2)实验(1)中,某同学不小心又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的pH
7(填“>”“<”或“=”).
(3)若要除去实验(2)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
NaOH(或Na2CO3、NaHCO3、Na20)
NaOH(或Na2CO3、NaHCO3、Na20)
(填化学式).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请举出一个实例: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5-2006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试回答:
(1)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当溶液刚好由______色变成______色时,停止加入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1)中,某同学不小心又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3)若要除去实验(2)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化学式).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请举出一个实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2年广东省江门市港口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试回答:
(1)用胶头滴管吸取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当溶液刚好由______色变成______色时,停止加入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1)中,某同学不小心又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3)若要除去实验(2)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化学式).
(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请举出一个实例: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