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实验台上整齐摆放的药品中(如图所示),有一试剂瓶的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瓶试剂的成分是什么?
(讨论分析)根据受损标签及实验室药品分类摆放的原则,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___
A.酸 B碱 C.盐
(做出猜想)①可能是NaOH溶液;②可能是Na2CO3溶液;③可能是NaCl溶液
(实验验证)
(1)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认为猜想①正确,但其他同学提出了异议,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同时大家还认为他的操作方法存在问题,按照小明的操作所测得溶液的pH会比溶液的实际pH__________(选填“偏小”“偏大”或“不受影响”)
(2)要进一步确定它的成分,小俊认为只需选择上面图中已有的试剂就能把它鉴别出来,他们又进行了实验,最终发现猜想②正确。你认为他们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拓展应用)经过探究活动,大家对基本实验操作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要向着手心有了新的认识,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 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其溶液pH也大于7 偏小 稀盐酸 大量气泡冒出 Na2CO3+2HCl==2NaCl+H2O+CO2↑ 防止试剂瓶口残留的液体流下后腐蚀标签。
【解析】【讨论分析】根据标签中可见部分的提示信息,利用对各类物质的组成特点的认识,猜想该药品的物质类别;【实验验证】(1)根据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分析解答;根据小明同学测定该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方法分析解答;(2) 根据碳酸钠的性质及变化规律,选取图示的药品分析解答;【拓展应用】根据防止试剂瓶口残留的液体流下后腐蚀标签解答。【讨论分析】根据破损标签可见部分表示,该物质中含有金属钠元素,因为酸中的阳离子是氢离子,因此可猜断该物质不可能为酸,故选A;【实验验证】(1) 小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10,他认为猜想①正确,但其他同学提出了异议,他们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其溶液pH也大于7;在测定酸碱度时用湿润的试纸的操作方法不正确,如果将试纸润湿,则相当于向所测溶液中加入了水,从而会使所测得碱溶液的酸碱度偏小;(2) 利用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因此,可选取上图试剂中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为有大量气泡冒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拓展应用】经过探究活动,大家对基本实验操作中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要向着手心有了新的认识,这样操作的原因是:防止试剂瓶口残留的液体流下后腐蚀标签。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调节杠杆平:
(1)实验1:通入CO2一段时间后,活性炭包下沉,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2: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变______色,细铜丝团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3)实验3:一段时间后,铁粉包下沉,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 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请按要求填写下列表格
物质名称 | 化学式 | 物质组成(元素符号) | 物质构成(微粒符号) |
蔗糖 | _____ | _____ | _____ |
二氧化硫 | _____ | _____ | _____ |
碳 | _____ | _____ | _____ |
氢氧化钠 | _____ | _____ | _____ |
硫酸铜溶液 | _____ | _____ |
(2)通过对比和比较获得结论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方法和手段。请按要求填空:
H2O、H2O2和NH3 | 相似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同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
B. 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 水的电解
D. 向盐酸和氯化铁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t2℃时,b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C. 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 要使甲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只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甲所示(短线表示反应关系,箭头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B、C、D均为氧化物且C、D组成元素相同;E的水溶液为蓝色;A、B、F的相关信息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面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转化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反应。
(3)请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能实现转化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被国外友人称作“新四大发明之一”的高铁,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其中自驾技术在世界尚属空白,未来将在京张高铁首次应用
(1)动车电路中的导线大多选用铜制造的,这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性。
(2)动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原理是______。
(3) 工业生产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列车常用的“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其中铁元素化合价为______。
(5)氢能源是最理想的能源,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铝镓合金”它属于______(选填序号)。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6)实验室可用铝片与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动车上使用的一种漂白粉的消毒原理是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Ca(ClO)2]与水和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次氯酸(HClO)和另一种物质,次氯酸具有杀菌消毒作用。试写出次氯酸钙[Ca(ClO)2]与水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8)根据动车上自制汽水的配料(如图)回答问题。
①柠檬酸的pH______7(填“<”、“=”或“>”),
②小苏打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配料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____________
(3)下图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及相关知识的探究实验。
①甲装置玻璃管里发生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吸热或者放热)。
②乙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烧杯中溶液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___________________;
(4)食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输液所用生理盐水中约含氯化钠0.9%,一般成年人每日需NaCl的量为3g~5g。
①某病人因腹泻导致脱水,需要补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生理盐水,现医生通过诊断需为他每天注射200g生理盐水,则相当于病人每天可补充NaCl约___________g。
②小明想检验某瓶生理盐水的含盐量是否合格,他从该瓶生理盐水中取出50g溶液,然后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1.435g沉淀。请你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这瓶生理盐水的含盐量是否合格。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1)“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丝绸裁剪缝制的过程是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新鲜茶叶中含维生素C,其化学式是C6H8O6,维生素C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最简整数之比为__________;宝石的成分复杂,其中所含的Al2O3根据物质分类属于______。(多选项,选填序号)
①化合物 ②单质 ③无机化合物 ④有机化合物 ⑤纯净物 ⑥氧化物
(2)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缅油气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入中国。石油是由多种化合物组成的 ______(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