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应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Ⅰ.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填序号),用该装置制取氧气时,需要改进的地方有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可以用草酸(H2C2O4)固体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H2C2O4 CO2↑+CO↑+H2O,则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填序号),收集CO时可用排水法,但不宜用排空气法的原因是_________。
(4)为验证CO2气体中含有CO,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通过实验验证CO2气体中含有CO,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_;能证明CO2气体中含有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Ⅱ.已知固体混合物M中可能含有Na2SO4、FeCl3、NaNO3、 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判断固体混合物M的成分,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1)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M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全部溶解,无沉淀。
(2)取一定质量的步骤(1)中所得溶液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
(3)另取一定质量的步骤(1)中所得溶液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
(4)将所得滤液C和滤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①在固体混合物M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
②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___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
③在混合物M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_。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分液漏斗 2KMnO4 K2MnO4+MnO2+O2 ↑ CE 在C中的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A CO的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且有毒 CO2+2NaOH=Na2CO3+H2O 检验CO2是否除尽 I中黑色粉末变红,G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而J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FeCl3、BaCl2 1 NO3- Na2SO4、CaCO3 步骤(1)中全部溶解,无沉淀,而CaCO3不溶于水、BaCl2与Na2SO4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共存
【解析】本题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物质的鉴别、推断根据特征反应分析。
Ⅰ(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CE;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实验室制取CO,可以用草酸(H2C2O4)固体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因此发生装置应选A;收集CO时可用排水法,但不宜用排空气法的原因是:CO的密度与空气密度接近且有毒;
(4)装置F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装置G的作用是:检验CO2是否除尽;能证明CO2气体中含有CO的现象是:I中黑色粉末变红,G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而J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M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全部溶解,无沉淀,说明一定没有碳酸钙,Na2SO4和BaCl2不能共存;取一定质量的步骤(1)中所得溶液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说明一定有氯化铁;(3)另取一定质量的步骤(1)中所得溶液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说明一定有氯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钠;(4)将所得滤液C和滤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综上所述:
①在固体混合物M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FeCl3、BaCl2 ;
②在滤液G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共有1种,该滤液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NO3-;
③在混合物M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Na2SO4、CaCO3,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步骤(1)中全部溶解,无沉淀,而 CaCO3 不溶于水、BaCl2与Na2SO4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共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 年 1 月 29 日《科技日报》报道:科学家首次将从空气捕获的二氧化碳用氢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其转化为甲醇,同时有水生成。该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质量如下图所示。
(1)此反应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序号)。
(2)通过此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我们可获得有关化学知识:例如①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请你再举一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同学在计算X,Y,Z的数值时,列出了下列等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X+Y+Z=122 B. Y+Z=100 C.(100-X):Y=3:16 D (100-X):(Z-10)=2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A转化为B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 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中Cao质量测定值偏小
C. 粉末B中CaCO3的质量为5克
D. 粉末B中CaO的质量为16.6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菌冶金”的原理是利用氧化铁硫杆菌促使 黄铁矿(主要成分FeS2)氧化成硫酸铁和硫酸,并能为CO2和H2O合成有机物提供能量.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化学方程式:4FeS2+15O2+2X=2Fe2(SO4)3+2H2SO4,X为H2O2
B.整个流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C.图中有机物一定不含氧元素
D.氧化铁硫杆菌在反应①中起催化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就在身边,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妈妈买了一件羊毛上衣,小红怀疑衣服面料成分是合成纤维,她采用的鉴别方法是______。
(2)妈妈为小红准备了米饭、红烧肉、高钙牛奶,请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考虑,妈妈还应增加____________或水果以补充营养素_______(填字母)。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3)细心的小红发现铝制门窗比较耐腐蚀,主要原因是______(用文字叙述)。小红还发现新买的家具带有异味,于是在室内放了几个活性炭包以达到除去异味的目的,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4)近几年,由于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工业快速发展等因素,致使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小红查阅资料后获知:科学家在积极寻找洁净的新能源过程中,发现了氨气燃烧能释放出大量的热且产物对环境没有污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E为常见的碱,F常作食品干燥剂,M为石膏的主要成分.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化学式:C________,F_________.
(2)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体现明代《天工开物》中“煤饼烧石成灰”的反应是_____(选填反应序号).
(4)工业上可用B和H合成乙醇(C2H6O),反应中B和H的质量比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物质A、B发生反应2A+2B=2C+D,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得到下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原子数目减少
B. a=0.6
C. B、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1
D. 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华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如图1所示),然后取下装置,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观察到_____,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X的化学式是_____.
②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可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奥运五环中A、B、C、D、E为盐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铁、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E是常见的溶剂。请回答:
(1)C的俗称______(任写一个)。
(2)写出A与B的反应方程式______,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3)写出图中二氧化碳参与反应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