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F是一种常见的碱,G是一种蓝色沉淀,H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剂.则E的一种用途是
 
,I的化学式为
 
,F与Y反应的方程式为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为碳酸钙,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F是一种常见的碱,因此C是二氧化碳,B是氧化钙,二氧化碳和F-碱反应产生E,E能够和D反应产生A-碳酸钙和F-碱,因此D是氢氧化钙,E是碳酸钠,则X是水,F是氢氧化钠;G是一种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钠和Y反应产生的,因此G是氢氧化铜,则Y可能是硫酸铜;氢氧化钠和Z反应产生H-厨房中的常用调味剂,X-水和I三种物质,因此Z可能是氯化铵,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产生氯化钠、氨气和水,据此分析.
解答:解: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为碳酸钙,分解产生氧化钙和二氧化碳,F是一种常见的碱,因此C是二氧化碳,B是氧化钙,二氧化碳和F-碱反应产生E,E能够和D反应产生A-碳酸钙和F-碱,因此D是氢氧化钙,E是碳酸钠,则X是水,F是氢氧化钠;G是一种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钠和Y反应产生的,因此G是氢氧化铜,则Y可能是硫酸铜;氢氧化钠和Z反应产生H-厨房中的常用调味剂,X-水和I三种物质,因此Z可能是氯化铵,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产生氯化钠、氨气和水,带入验证符合题意,因此:E是碳酸钠,可以用于造纸、洗涤等;I是氨气;F与Y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故答案为:工业造纸、洗涤剂等;NH3;2NaOH+CuSO4═Cu(OH)2↓+Na2SO4(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应满足什么要求?
 

(2)利用B装置可以制取多种气体,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如何检验B装置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含有AgNO3、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有气体生成,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室有一瓶放置已久的固体干燥剂M,某小组为研究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一:进行焰色反应后,确定样品中只有钙、钠两种金属元素.
实验二:取少量样品继续进行如下探究.
①A是
 

②该样品M的成分可能是
 

③上述流程图中,若先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再加入酚酞
 
(填“能”或“不能”)确定溶液B的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做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观察到固体只有少量为红色,黑色成分含量较多,于是决定对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固体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参加如下探究过程:
(1)对固体成分猜想.
猜想 I:固体含铜、木炭和氧化铜;
猜想Ⅱ:固体含铜和氧化铜;
猜想Ⅲ:固体含铜和
 

(2)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实验操作流程及现象如图:

该学习小组由上述实验及现象得出固体成分含铜、木炭和氧化铜的结论.你认为此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3)步骤②包括溶解和过滤两步操作,两步操作都用到的仪器有
 
 

(4)写出由固体D生成蓝色溶液E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CO2,并检查CO2化学性质的连接装置图,请依图填空.
(1)A中放入的液体药品的化学式是
 

(2)B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开始出现的现象是
 

(3)C中装有紫色石蕊试液,可以观察 到的现象是
 

(4)D中蜡烛由低到高熄灭,说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5)若D中蜡烛不熄灭,找出其中的原因(只写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石燃料包括石油、
 
和天然气等,在我国东海海域发现大面积可燃冰,它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可燃冰中的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按要求填空
(1)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
 
 
留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管口向下
B、用胶头滴管取1ml液体
C、垃圾露天堆积并就地焚烧
D、不乱扔废旧电池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