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分析 A、溶液不一定无色;B、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C、根据溶液能导电的原因考虑;D、溶液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解答 解:A、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说法错误;
B、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故B说法正确;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C说法正确;
D、溶液是均一的,溶液各部分性质均相同,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无色,能够导电的溶液必须具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2CaO”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计算式正确的是(  )
A.2×40×16B.2×40+16C.2+40+16D.2×(40+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下列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石灰水B.氢氧化钠溶液C.食醋D.汽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1,实验室提供了以下仪器,请你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来参加实验探究活动:

(1)若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你认为除需要用到上面的⑥⑦⑩仪器外,还需上面的仪器有①②⑤⑨(填序号),且需要在②装置中加高锰酸钾.上述所有仪器选择的依据是A,D(填字母).
A.属于固固型加热的反应      B.属于固液型加热的反应
C.制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D.制取的气体难溶于水
(2)若要得到干燥的CO2,图2还需要一个干燥装置,干燥剂为浓硫酸.图3画出了该干燥装置的一部分,请你补充画出其它部分,并用箭头标明气体进出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Ca(OH)2和HCl;  猜想二:CaCl2和Ca(OH)2
猜想三:CaCl2;  猜想四:CaCl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猜想一一定不成立,理由一是Ca(OH)2和HCl会反应不能共存;理由二是一定含有CaCl2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无明显变化.
结论: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先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沉淀.
结论:猜想三不成立,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2)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铁质下水管(写一条即可).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固体,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固体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固体全部变质
你的猜想:NaOH固体部分变质
【实验和推断】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观察现象.经过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则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
【定量研究】通过上述实验证明氢氧化钠固体是部分变质,那么变质程度又是怎样的呢,小丽同学又进行了探究: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1)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填写下表:(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Na2CO3的质量/g5.3
变质的NaOH的质量/g4.0
NaOH的变质程度(用质量分数表示)33.3%
(2)求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根据“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对照图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和状态B.密度C.溶解性D.可燃性 氧化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1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将所取气体
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立刻变浑浊有二氧化碳.
(3)测定氧气含量.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实验现象】冷却后水进入瓶内约十分之一.
总结:竹子里的这两种气体与空气中的这两种气体相比较,竹子里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多,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少.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将瓶中氧气耗尽.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方案二,原因是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塞紧橡皮塞
B.
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
C.
    稀释浓硫酸
D.
测定溶液的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