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53
C.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D.碘属于第5周期元素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探究课上,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未,该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为了确定该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假设l:红色粉末是铜粉;假设2:红色粉末是氧化铁粉;假设3:红色粉末是铜粉和氧化铁粉。
【设计实验方案】同学们对实验作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5g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加热至充分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
【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若确认假设3成立,则硬质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
(2)实验时通入一氧化碳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______;
(3)从环保角度看,上面的实验装置有不足之处,请你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具体措施是________;
(4)若得到铁的质量为2.24g,则原来混合物中氧化铁粉末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实验结束后得到了铜和铁,现为了进一步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还需要选择的试剂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稀盐酸 C.氯化锌溶液 D.硝酸铜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A~I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E、H为单质,F为浅绿色溶液,G、I均为各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D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G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类型属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约在南北朝时就开始冶炼黄铜,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Cu-Zn),它可以用来制造电器零件及日用品。小华利用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测定黄铜样品的组成(不考虑铜中的其它杂质)。将30ml稀盐酸分别加入到10g黄铜粉末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连续加入盐酸的体积/mL | 10 | 10 | 10 |
生成氢气的质量/g | 0.08 | 0.08 | 0.04 |
(1)从上表数据分析,小华用10g合金粉末共收集到氢气 g;
(2)求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为黑色固体,H为蓝色沉淀,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G________;
(2)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物质B与水反应时会__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写出D→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模拟氢氧焰实验。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①仪器A的名称______。现用下列仪器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填标号)。
②欲用浓硫酸干燥氧气,应从装置F的_______(填“a”或“b”)处通入气体。
(2)模拟氢氧焰实验: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关闭K,通入氢气,点燃。为保证安全,点燃氢气之前应先_________。将铁丝网放在火焰上灼烧,铁丝网只发红,不熔断。
②打开K,通入氧气,火焰更明亮,铁丝熔断,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__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推断题: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已省去.
(1)金属B的活动性 金属D的活动性(填“>”、“<”、“=”);
(2)若A是一种气体化合物,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向C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
(4)写出溶液C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是同学们熟悉的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甲、乙、丙、丁都是氧化物,甲和乙在常温下都是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丙常温下是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丙_________。
(2)甲→A的反应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物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样品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 色不溶物。同学们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取滤渣A于试管中滴加过 量稀盐酸,观察到滤渣全部溶解,并有气泡产生。为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同学们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查阅资料)硝酸钠、硝酸钡、氯化钡溶液均显中性。
针对上述实验方案中各步骤的现象,小明同学提出下列三种不同的假设,依据每种假 设中各步骤不同的实验现象,可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步骤一 | 步骤二 | 步骤三 | |
假设一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
假设二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溶液变红 | 溶液变成无色 |
假设三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1)依据假设一的现象,可确定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则步骤二的现象是____;步骤三的现象是____;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写出一个即可)。
(2)依据假设二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是___(任写一种可能的组 成,用化学式表示),步骤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依据假设三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_____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