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写出下列变化的反应表达式或化学表达式,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类型的是(1)(2)(3),属于分解反应类型的是(4)(5)(6),属于氧化反应的是(1)(2)(3)(填序号)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4)高锰酸钾受热分解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6)水通电分解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只有熟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和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解:(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3)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4)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5))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
(6)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1)(2)(3)均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均属于化合反应;
(4)(5)(6)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1)(2)(3)均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
故答案为:(1)(2)(3);(4)(5)(6);(1)(2)(3);
(1)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2)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3)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4)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5)Cu2(OH)2CO3$\frac{\underline{\;\;△\;\;}}{\;}$2CuO+H2O+CO2↑;(6)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比较水通电分解和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应条件不同B.生成物中都有氢气生成
C.生成物中都有氧气生成D.两个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图中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红磷足够,且待装置冷却打开止水夹,发现倒吸入集气瓶中的水小与$\frac{1}{5}$,分析可能的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
(2)分析集气瓶中剩余$\frac{4}{5}$的气体的物理性质是不易溶于水,化学性质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各写一点).
(3)本实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木炭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水不会进入集气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下同)ACDE.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BCE,既是化合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CE,是氧化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D.
A.铜+氧气$\stackrel{加热}{→}$氧化铜;
B.二氧化碳+水→碳酸;
C.氢气+氧气$\stackrel{点燃}{→}$水;
D.甲烷+氧气$\stackrel{点燃}{→}$水+二氧化碳;
E.一氧化碳+氧气$\stackrel{点燃}{→}$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实验手段,留心观察,就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悟出很多科学道理.
琳琳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Ⅰ.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所示.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大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填“a”、“b”或“c”)部位被烧得最严重.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层温度最高.
Ⅱ.取一小段玻璃管,按如图乙所示的方式置于火焰中,可以从火焰中引出一缕“白烟”,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琳琳提出三个猜想: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并进行以下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黏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①(填序号),但是这样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原因是:蜡烛燃烧后能生成二氧化碳,干扰检验.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是为猜想③提供了证据(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鞭炮爆炸B.牛奶变酸
C.铁生锈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加热暗紫色固体E,可同时得到A和C;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将银白色金属D放在盛有C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F,并放出热量.
(1)写出A、B、C、D、E、F的名称A二氧化锰B过氧化氢C氧气D铁E高锰酸钾F四氧化三铁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有关的化学反应,并指出其基本反应类型.
(1)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分解反应)
(2)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3)铁+氧气$\stackrel{点燃}{→}$四氧化三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化学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B.氢气+氧气$\stackrel{点燃}{→}$ 水
C.酒精+氧气$\stackrel{点燃}{→}$ 二氧化碳+水
D.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若遇到下列情况.应如何操作.
(1)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时,要先验纯,后点燃;
(2)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必须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3)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填(“质量大”或“质量小”)的砝码;
(4)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后(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离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