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甲烷分子_____
(2)2个氢原子_____
(3)3个亚铁离子_____
(4)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CH4 2H 3Fe2+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1)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个甲烷分子就是...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甘肃省兰州市升学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不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取的是
A. Fe B. CaSO4 C. HNO3 D. Ca(OH)2
A 【解析】A中铁为单质,而复分解反应是化合物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与化合物,故不可能用复分解反应制取,故A正确; B中可用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中可用硝酸银与盐酸反应生成HNO3,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 D中可用硫酸钙和氢氧化钡反应得到,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错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请回答相关问题:
(1)经检测湘江水体未被污染,湘江水属于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混合物 ②③ 【解析】 (1)湘江水中含在可溶性的杂质,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所以属于混合物;(2)①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可防止江水受到污染;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易造成水体污染;③用含磷洗衣粉洗衣后直接排放污水,易造成水体污染;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防止江水受到污染。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二者中氧气的化学性质不一样
D 【解析】 A、生铁和钢的区别就是含碳量不同,氧气用于炼钢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是正确的,故A正确;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B正确;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说法正确,故C正确;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二者中氧气的浓度不一样,故D错误。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兴趣小组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1)探究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是否放热:取适量稀盐酸于烧杯中,测其温度后,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充分反应后再测温度,发现温度明显升高。于是得出结论该反应放热。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理由是:_____。
(2)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要称量NaCl固体____g。用量筒量取水时如图所示操作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不合理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的过程中也放出一定的热量 3 偏大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和反应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可根据固体氢氧化钠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的过程中也放出一定的热量,故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不合理; (2)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 .水蒸发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诗人闻到梅花花香,正确;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 )
A. 星火燎原 B. 水滴石穿 C. 积水成渊 D. 披荆斩棘
A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星火燎原包含着物质的燃烧,燃烧是剧烈发光、发热的化学变化,星火燎原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水滴石穿是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积水成渊是将水聚集在一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 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明显升高
C.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D. 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C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D、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CO2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④ C. 只有④ D. ①②③④
D 【解析】 根据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来进行分析。 蜡烛燃烧时发光发热,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