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易变质?如何检验一瓶经常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如何除去变质后生成的杂质?

分析 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 解:氢氧化钠溶液易变质的原因是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检验一瓶经常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方法是: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如果不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除去变质后生成的杂质碳酸钠的方法是:向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边滴加边振荡,直至不产生沉淀时停止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过滤除去沉淀,即可除去碳酸钠.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各选项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氢气做燃料B.用干冰作制冷剂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表格中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和溶剂的化学式.
序号溶 液溶质的化学式溶剂的化学式
(1)碘酒I2C2H5OH
(2)澄清的石灰水Ca(OH)2H2O
(3)食盐水NaClH2O
(4)75%的医用酒精C2H5OHH2O
(5)Zn和稀硫酸恰好反应所得溶液ZnSO4H2O
(6)氢氧化钠溶液NaOH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过滤反应后的混合物.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滤液中溶质的组成.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钠,氯化钡溶液显中性.
请你写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
【提出猜想】
猜想1:滤液中溶质是NaCl;
猜想2: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BaCl2(填化学式)的混合物;
猜想3:滤液中溶质是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同学们认为猜想3不成立.
(2)另取少量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填实验现象)证明猜想2成立.
【问题讨论】
(1)甲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硫酸钠溶液.你认为甲同学能(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
(2)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2成立也可以改用硝酸银溶液.你认为乙同学不能(填“能”或“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也能够生成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化学老师发明了一种增氧酒精灯,将纯净的氧气通入灯芯座的增氧孔用于提高火焰的温度.普通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左右,增氧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1000℃以上.某活动小组同学取碳酸钙固体用增氧酒精灯加热1~2分钟.
【提出问题】加热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探究】猜想一:碳酸钙全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氧化钙.做出该猜想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CO3$\frac{\underline{\;高温\;}}{\;}$CaO+CO2↑,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实验步骤:向剩余固体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实验现象:不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碳酸钙全部分解..猜想二:碳酸钙部分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氧化钙和碳酸钙.
验证该猜想的方案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步骤A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
步骤B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剩余固体中含有
氧化钙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猜想二”的验证方案存在(填“存在”或“不存在”)问题,理由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过氧化钠(Na2O2)为淡黄色固体,可作为潜水艇呼吸面具的供养剂,人呼出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氧气.Na2O2能分别与CO2、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一】
将呼出气体通过图A中的装置,收集得到一瓶再生气体.在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支燃着的同种木条分别同时伸入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如图B,比较分析呼出气体和再生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分析讨论】图B的实验是通过比较木条燃烧的剧烈程度来比较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多少.
【实验探究二】
实验探究一结束后,同学们将图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进行了探究:
【对固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A溶液是盐酸,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2)若A是Ca(OH)2溶液,现象a有白色沉淀,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则白色沉淀为CaCO3(填化学式),该实验不能(填“能”或“不能”)说明样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当实验现象a为有白色沉淀产生,现象b为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则猜想Ⅱ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IA 0
11H
1.008
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He
4.003
2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1
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Ne
20.18
3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门捷列夫
(2)查出碳的相对原子质量:12.01,写出16号元素的元素符号:S.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A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电子数不同
(4)利用元素周期表,人们对元素的认识进入全新的飞跃时期.近日,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将人工合成第118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
(5)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第三周期开头元素和靠近尾部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和,它们的单质易发生如图所示变化: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得到电子,得到最外层电子数目为8的稳定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做法,不宜提倡的是(  )
A.提高森林覆盖率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D.开发新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样品(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g该黄铜样品粉末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反应后固体、液体的总质量为59.9g.计算:
(1)反应生成氢气0.1g.
(2)求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