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A、B、C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
(1)A物质的化学式是CaO,B物质的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C物质的名称是碳酸钙.
(2)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
(3)往固体A上滴加水,观察到大量的水蒸气产生,该现象说明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4)写出B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改良酸性土壤.
(5)③反应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分析 由于A、B、C均是含钙化合物,所以在初中应该在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之中.由于C能高温分解,所以C为碳酸钙.A是高温煅烧产物,为氧化钙.而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得到氢氧化钙(B);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都能得到碳酸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解答 解:由于A、B、C均是含钙化合物,所以在初中应该在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钙之中.由于C能高温分解,所以C为碳酸钙.A是高温煅烧产物,为氧化钙.而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得到氢氧化钙(B).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和碳酸钠反应都能得到碳酸钙.即A:氧化钙;B、氢氧化钙;C、碳酸钙.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根据分析,A物质为氧化钙;B物质为氢氧化钙,其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C物质的名称是碳酸钙.
(2)根据图框可知:B、氢氧化钙;C、碳酸钙,故反应②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对应生成物为碳酸钙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3)向A(氧化钙)的块状固体上滴加水,观察到大量的水蒸气产生,由于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需要吸热,所以该现象说明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4)因为B(氢氧化钙)有碱性,所以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同时本身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可能用来杀菌消毒.
(5)反应③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由于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1)CaO;熟石灰(或消石灰);碳酸钙;(2)Ca(OH)2+CO2═CaCO3↓+H2O;(3)该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4)改良酸性土壤(或其它正确答案);(5)复分解反应;

点评 本题属于框图式推断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铝、铜、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的原因是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2)用铜制电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3)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焊接铁制品时,通常先用稀硫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防止铁制栏杆锈蚀的二种方法是刷漆,涂油.
(4)为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小明将打磨过的铁丝、铝丝分别放入稀硫酸,通过观察他得出: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铝丝与稀硫酸反应快.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还需补做一个实验铜丝插入稀硫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液体读数
B.
      液体取用
C.
    过滤
D.
滴加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A的溶解度是20g.
(2)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
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图示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过滤
C.
读取液体体积
D.
   称取固体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蒸馏水
B.生活中使用硬水洗衣,不易清洗干净
C.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利
D.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软水和硬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离子可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且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Fe3+  SO42-  H+  Cl-B.Mg2+   Cl-   OH-   Na+
C.Ca2+  CO32-  NO3- Na+D.H+   Na+   Ag+    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B.用熟石灰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D.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探究酸碱中和反应,选择的试剂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过程如下:
在一定量的M溶液中不断滴加N溶液,如甲图所示,并测定所得溶液的pH变化如乙图所示.

(1)M是①氢氧化钠溶液(NaOH),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2NaOH+H2SO4═Na2SO4+2H2O
反应过程中测得溶液温度③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反应过程中,老师取a、b、c三处反应后的溶液,打乱顺序后,请同学测定溶液的pH,并探究其成分.
马明和古丽分别取其中一种溶液进行试验:马明向所取得溶液加入④CuSO4或CuCl2或Cu(NO32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
结论:是a溶液古丽向少量的里另一种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⑤溶液呈无色或酚酞不变色.
为进一步确定该处的溶液成分,马明又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⑥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溶液           ⑦溶液变红色           为C处溶液,并推至溶液中溶质有 ⑧H2SO4、Na2SO4(填化学式)
剩余一种为b溶液.通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碱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以及确定溶液成分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