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所示,若关闭II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II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
甲
①浓H2SO4②浓NaOH溶液③饱和NaCl溶液.
A. ①② B. ①②③ C. 只有① D. 只有②
【答案】A
【解析】
当关闭Ⅱ阀打开Ⅰ阀时,实质上是向右边集气瓶通入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遇石蕊变红色。关闭Ⅰ阀打开Ⅱ阀,实际上是将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甲瓶,反应生成的气体或遗留的气体再通入右边的集气瓶中。若甲瓶中是浓硫酸,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当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时,会吸收水蒸气,干燥的二氧化碳通入右边集气瓶中,由于二氧化碳不显酸性,故紫色小花不变色,故甲瓶试剂可能是浓硫酸;若甲瓶中是浓氢氧化钠,二氧化碳通入会与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没有气体通入右边集气瓶中,紫色小花不变色,故甲瓶试剂可能是浓氢氧化钠;若甲瓶中是饱和氯化钠溶液,潮湿的二氧化碳通入后不与之反应,通入右边集气瓶的仍然是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紫色小花变红,故甲瓶试剂不可能是饱和氯化钠溶液。因此甲瓶试剂可能是①和②。故选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用硝酸钾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硝酸钾
B. 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 该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只有量筒、玻璃棒
D.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并贴上如图所示标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质,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及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②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③bc段上的任意一点 (c点除外) 都存在两种沉淀
④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表示的意义是( )
A. 氧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B.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16 g
C.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16倍
D.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6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用加热高锰酸钾方法制取氧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浅蓝色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用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________ .
(2)若实验室制CO2 , 应选用________ (填序号)作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 .
(3)若用上述所给的仪器制取并收集一瓶H2 , 则正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 接 ________ (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5.6g金属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5.5g镁和铜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 )
A. 36:19 B. 12:43 C. 24:31 D. 13: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微粒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中(1)所示,图(2)是小瑛的实验,在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试液浸过。
(1)小瑛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浓氨水比酚酞______(填“易”或“难”)挥发,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试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
(1)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2)用铁锅炒菜是利用铁的 ________ 性,用生铁制铁锅而不用纯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铁锅与_____接触时容易锈蚀,防止铁锅锈蚀的一种方法是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